【亞盃外.觀點】港足負朝鮮 未入圍亞洲盃決賽周 政策有待跟進
香港足球代表隊於本周二(3月27日)對賽朝鮮,以0:2落敗。港隊縱然在亞洲盃外圍賽表現不俗,但是最終仍與決賽周無緣,足總以至香港政府都必須深刻檢討近年足運改革的執行情況。鳳凰計劃於2011年推出,及至2015年,又推出「力爭上游」跟進報告,該發展計劃可分為草根化、精英化兩部分,從兩方面看來,足總也難言達標。
從草根足球的角度看來,香港足球總會在2016、2017年入圍了「亞洲足協草根足球獎」發展組別(AFC President Recognition Award for Grassroots Football 2017)的三甲之列,去年同入圍者包括越南、新加坡。但是香港足運歷史悠久,甚至堪稱亞洲先驅,加上足球在香港本來就廣受歡迎,能夠入圍三甲,實屬重回正軌,而非什麼大躍進。
更何況,香港草根足球尚有很多未盡善之處,例如場地不足的問題,就為人詬病。雖然將軍澳足球中心將於今年4月啟用,惟其位置偏遠,難以根治地區場地不足的問題。至於女子足球的問題就更為嚴重,早前《香港01》就報道,由於女子足球人口不足,故需約戰男子隊訓練,但其體力、技術並不對等,在戰術演練的成效一般。
就精英化而言,足總的政策同樣成效不彰。香港男子足球代表隊近年在一些比賽雖然獲得不錯的成績,惟其成功之道,在於增加入籍兵,觀乎這次對賽朝鮮決選球員名單,就一共有多名入籍球員。我們固然認為入籍球員是香港的一份子,港隊教練應該唯才是用。但是足總也必須反思,為什麼香港本地足球員的技術難與入籍球員匹比。
平情而論,大部分入籍兵的技術都在本地球員之上,但絕非世界頂級,部分球員更將屆不惑之年,例如後衛法圖斯就將屆三十八歲,至於佐迪、丹尼都分別達三十七歲、三十六歲,照理應該是強弩之末,難與年青球員匹敵,他們仍能入選,多少能反映港足青黃不接的問題。事實上,在代表隊中,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球員,就只有五人,屬於經常正選者,就更只有黃威、葉鴻輝兩人(數次入選正選陣容的陳俊樂因停賽未有入選)。
入籍兵的來源不穩,代表隊若要有穩定成績,就需要提升青訓質素。香港政府的足球資助制度一直以足總為本位,但實際上,青訓制度卻是以球會為本位,港超聯又規定資源緊絀球會提供一定的青訓梯隊,為它們帶來財政壓力,這規條甚至令部分甲組球隊不願升上超級聯賽。事實上,政府早就向地區球會每年支援一百五十萬元作青訓之用,這政策大可推廣至其他球會,提升青訓水平。
人才流失也是香港足球水平低落的原因之一,2014年香港U16青年代表隊曾打入亞少盃決賽周,這批隊員被譽為「黃金一代」,照理他們如果能夠繼續留在球圈,將能大放異彩。可惜的是,「黃金一代」大部分球員都選擇離開球圈。球員流失乃一些經濟發達、足球水平滯後的地區同樣面對的問題,就如新加坡近年足球水平一蹶不振,就有不少論者歸咎球圈留不住人才。香港本地聯賽的情況縱然較佳,但部分球隊的薪津待遇,卻難言合理。
就此,政府應從港超聯的收入來源、獎金兩方面作出改革。事實上,在鳳凰計劃諮詢期間,就曾有人建議本地足球博彩合法化,惟計劃指博彩化應在港超聯第五季才考慮推行。球會現時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門票,惟港超聯入場人數增幅緩慢,若然港足博彩合法化,再將博彩收益撥歸球會、球員,將能大大改善待遇,足總宜認真研究博彩化的利弊,助港超聯球會解決財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