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說改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屆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提過一次改革:「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院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

去年提了三次:「改革GEM市場」、「繼續善用前海合作區金融改革創新措施」和「新系統能支援各項醫療政策及改革,尤其是大灣區跨境醫療協作」。

來到今日(10月16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公布第三份《施政報告》,9章228段合共提及40次改革,多得無法在此盡列。從這個角度看,新一份《施政報告》可謂大躍進。

「改革」處處,香港具體會怎樣改革?特首自言上任以來一直進行改革,新一份《施政報告》則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發掘新增長點」,包括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推動航運高增值部分的海運服務業發展,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圈,建立國際認可金屬倉庫;制訂「河套港深創科園區發展綱領」,開闢政策和制度創新試驗田;成立工作組發展低空經濟等。

一口氣宣布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和「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顯示李家超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以科技人才、低空經濟、旅遊和銀髮經濟為重點,方向可取。譬如低空經濟可以帶動通訊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等發展,銀髮經濟可以將人口老化的社會現象轉變為商機。但數最受社會關注的,莫過於「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化「劏房」為「簡樸房」。

去年《施政報告》指出本港約22萬人居住在約11萬個「劏房」單位,當中很多的居住環境很不理想,由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因而成立。來到今份《施政報告》,政府提出將現有「劏房」改建成合標準的「簡樸房」,在由專業人士確認並申請認證後將可以繼續出租,並且合法。化「劏房」為「簡樸房」,可能是其識變、創新的最佳示範。

「簡樸房」的標準包括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86平方呎)等。特首估計三成「劏房」要作改動,成本由數千、數萬甚至十萬不等。但分間後的單位租金利潤增加可以倍計,李家超相信業主會願意花費改建。不但如此,對於不合標準的「劏房」,他表示要按實際情況,靈活和彈性地處理,多次強調「有序」和「務實」。

特首解釋,「11萬戶真的有住在這類單位的需要」,八成人因為交通或地點方便。如果私樓租金可負擔,公屋和居屋供應充足,相信沒有人會希望住在「劏房」,哪管稱其為「劏房」抑或「簡樸房」。所以上屆政府興建過渡性房屋,今屆政府推出「簡約公屋」,合共約5萬個單位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選擇。惟入住「簡約公屋」的「劏房」住戶往往佔比不足兩成,這才是問題所在。與其說11萬戶有住在「劏房」的需要,不如說他們有住在市區的需要,只是社會現實逼使他們只得住在「劏房」。

市民希望安居樂業,特首不是不知,所以才宣布將放寬住宅物業的按揭貸款條件,不論物業價值、是否自用或公司持有以及買家是否「首置」,按揭成數上限一律調整至七成,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一律調整為五成。惟香港人對「上車」望門興嘆的根本原因在於樓價過高,或者說是收入增長不夠樓價增長得快,放寬按揭只是增加借貸能力,同時還帶來財務風險。經歷了兩年樓市下行周期,市民相信懂得謹慎。

《施政報告》公布前,放寬烈酒稅的消息引起爭議,醫學界擔心酗酒危害市民健康。揭盅結果是將烈酒分成兩級徵稅,對於進口價200元以上的烈酒,200元以上部分的稅率由100%大減至10%,而200元及以下部分及進口價在200元或以下的烈酒,稅率則維持不變。這個方案將不影響八成半烈酒的價格,既符合政府希望促進高端烈酒貿易的用意,又兼顧了公共健康的考慮,大概避免了「興一利亦生一弊」。

不論在《施政報告》抑或記者會,李家超都花了不少篇幅分享其改革理念:「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牢記改革的必要,亦謹記不是為改而改」。接下來如何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社會現在只能觀望。

若能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拓展用家和投資者在港存放和交割實金,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誠是美事,惟一切也要等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的工作小組成立後再說。科技人才、低空經濟、旅遊和銀髮經濟的四個工作組要花多少時間研究,何時提出具體政策,由落實到見效,全部都是時間。看着其他城市加快發展,周末北上人潮,香港對於改革的需要無疑逼切。

隨着這份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的《施政報告》發表,可以說香港已展開了一場改革大辯論。但不只「說」改革,更重要的是「做」改革。特首既然訂立了138個指標,包括72個新指標,督導三司十五局「不斷求進,自我革新」就為其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