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應該主動出擊
香港科技大學有意開辦醫學課程,已為人所共知,甚至有傳校方打算跟倫敦帝國學院合作成立醫學院。醫務衞生局7月8日表示,「現時科大仍未向政府正式提交有關計劃的詳細方案,現階段評論有關計劃言之尚早」。
科大去年曾經向傳媒表示,「一向會按社會的發展及需要,不時提出教研計劃,並與相關持分者聯繫,探求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包括爭取建立香港第三間醫學院」。及後立法會議員梁熙在與科大校長葉玉如及大學管理層會面後,引述對方計劃兩、三年後招收50名醫學生,醫學院目標每年可培養200名醫科生。
科大有意打算,實為社會之福。雖然政府已經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至今公布五批醫學資格名單,至少60人循特別註冊途徑於本港公營醫療機構擔任醫生工作,多數畢業自英國的醫學院,但這仍不足以解決香港醫護人手短缺之問題。
六年後醫生護士空缺破萬
根據最新的醫療人力推算2023,在考慮了近年醫護人員的離職潮、人口增長和人口老化、慢性疾病造成的醫療負擔後,醫生人手在短期至長期仍然持續短缺,推算2030年、2035年及2040年分別缺1570、1400和1200人。而普通科護士的人手在短中期更加會短缺加劇,推算在上述三個年份短缺8700、6900 及6000人。
既然人力推算2023亦建議進一步增加本地醫科學額,以及進一步提升本地護士培訓,對於科大有意開辦醫學課程,為何醫衞局對於科大有意開辦醫科課程,僅表示「持開放態度」?局方同時又強調只「收到科大方面數頁的初步構思及介紹初步構思的投影片」,「從科大方面得悉有關計劃尚在構思階段」,予人處於被動、靜觀其變之感。
事實上,醫療是兩個具特定人力資源需求的學科之一(另一個是教育),有別於其他所有學科,政府會就醫護學科指定學位數目。包括政府因應醫療人力推算,早前已增加資助以在2022/23至2024/25學年的三年期,將醫科學生的培訓學額增加至每屆590個。但兩間大學未有時間表達致每年收取400名醫科生,而且據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推斷,從教學角度來說目前295人一班已近飽和。醫護人手既涉及社會需要,政府又作為大學教研的重要資助者,其實早應該主動出擊,跟科大或其他有能力的大學商討開辦醫學院。
既為人手培訓 亦為醫學科研
毫無疑問,大學須具備充足教學和培訓人員及設施以確保教學質素,但香港的醫學研究向來在世界前沿,不但不乏頂級教授,吸引海外醫學權威來港亦是可以。政府跟科大應該一拍即合,快馬加鞭,主動促進大學在兩、三年後成立醫學院。須知道即使能夠在2027/28年度取錄首批醫科生,如果是六年的本科課程,也要在2033/34年才能培訓出第一批醫生。
更何況這不只關乎培訓醫護人手。科大計劃開辦的四年制學士後學士醫學課程,有意取錄生物、化學、工程等大學畢業生,培訓能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的新一代醫學人才。香港享譽國際的醫學科研招牌能否更上層樓,政府總不能「持開放態度」、「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