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開啟香港「十五五」新篇章的三個關鍵詞

行政長官李家超18日向媒體公佈,香港將於12月7日投票選出第八屆立法會議員。新一屆的立法會明年上任,如何協助特區政府把握好」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的機遇,這是個值得全港市民關注的問題!
「十四五」規劃至今年收官,香港卻因為疫情、黑暴,未能演出應有身價。但在國家眾多利好政策支持下,已經為「由治及興」做好準備。「十五五」規劃是香港新的歷史起點,因為國家發展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全球形勢也複雜多變,香港的未來之路既充滿挑戰也蘊含機遇。
香港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筆者以為,有三個關鍵詞值得香港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國際優勢!
在規劃「十五五」戰略時,香港要思考如何更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實踐路徑,首先要考慮加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並以此為基礎推動香港在粤港澳大灣区發展的深度融合,同時爭取主動權。「北都」的發展規劃緊密圍繞創新科技產業,符合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風向,善用香港的金融、科研優勢,與深圳前海、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形成協同效應。通過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的格局,香港可以逐步推動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從單一的金融中心向多元化經濟體轉型。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也將為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核心引擎。
產業升級與培育」新質生產力「也是決定香港能否真正」由治及興」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香港擁有世界百強大學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優質資源,在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更多領先成果,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通過與內地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突破前沿科研,並善用大灣區的生產能力完成科研成果轉化。與此同時,進一步發揮香港在金融、法律、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綠色金融、Web3.0等新興產業,吸引國際頂尖人才與資金流,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香港要鞏固國際優勢、服務國家開放戰略,特在金融、科創、專業服務及文化領域發揮獨特優勢,實現從「參與者」到「引領者」的升級。特別是在文化領域,香港過往有很多成功案例,利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打造「文化+金融」模式,推動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香港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貢獻獨特價值。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投票年底進行,不僅是香港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香港未來發展路徑選擇的關鍵節點。夏寶龍早前對媒體談及對年底立法會選舉,強調要讓「有能者做議員」,顯示國家期許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要承擔起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職責。這不僅要有愛國立場,更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與可以代表相關專業的能力,才可以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政策主張,為香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貢獻智慧。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