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與青少年建立互信 應對太空油吸食問題

來稿作者:李婉儀
「太空油」已被列為危險藥物,販賣者最高可被判處終身監禁,但吸食的青少年人數,又有沒有明顯減少呢?據筆者的深宵外展服務團隊觀察,青少年吸食太空油的情況變得隱閉,要主動尋找這批青少年並建立信任關係,才能提供即時和適切的介入。
雖然政府已立法打擊「太空油」,惟社交平台上依然隨處可見相關廣告。那些廣告甚至將吸食太空油的罰則刊載在售賣太空油的廣告旁,根本是挑釁警方,可說是視法律如無物。
業界經常形容吸食太空油「隱蔽性極高」,是由於吸食太空油需要以電子煙作為載體。青少年往往以吸食電子煙掩飾吸食太空油。警方今年初引入太空油試紙,試圖起到阻嚇力,結果的確能減少青少年在街上吸食太空油,但卻未必能根治問題,因為青年會轉到更隱閉的場所吸食太空油,例如是家中、酒店,甚至租「私竇」一班人一同吸食。
針對售價低、容易在網絡上購買的情況,我們當然寄望警方加強執法,如堵截毒品進入香港、或是在源頭(如網絡等)上打擊銷售的渠道。無奈的是,我們與毒品的抗衡根本沒有停止過。每過一段時候又會有新興的毒品出現,海洛英、大麻、氯胺酮、搖頭丸、可卡因、冰毒、以至現今的太空油,社會上又是一輪鋪天蓋地宣傳該種毒品禍害之深遠,但卻抑制不了新一波毒品的興起。
禁毒常務委員會公布2023年上半年毒品相關統計,因解悶、情緒低落或壓力而首次吸毒的人數比例上升,而受到同輩影響亦是另一個主因。
年輕人不是不知毒品的禍害,但他們將毒品作為排解壓力的方法或是用作換取友儕認同的「友誼券」卻是值得我們正視的問題。同時亦反映學校、家庭等等滿足不到年輕人在情感上的需要,讓毒販抓住了年輕人的缺失,引誘他們嘗試以毒品逃避現實生活的種種難處。
與其我們窮盡力量去叫年輕人戒除毒害,倒不如我們在年輕人面對壓力及難題時,在他們身邊給予足夠的支持及支援網絡,讓毒品這一種偽裝的排難解憂的「糖衣」被撕碎。
針對上述問題,本會兩隊日間及兩隊深宵外展服務隊,定期到訪有青少年聚集的吸毒黑點,主動接觸並建立關係,採取預防、補救及輔導三大應對策略。在預防層面,我們透過流動車、簡單身體檢測(如肺活量測試)、心理測驗等工具,向青少年推廣「緩害」(Harm Reduction)理念,提升其危機意識,減低因偏差行為導致的風險,如服藥過量或性侵犯等風險。在補救層面,當發現青少年身處即時危險或可能影響其生命安全時,工作員將迅速介入,確保其獲得適切援助。在個人輔導層面,透過個案跟進或小組活動,深入了解青少年內在需求,從而提供針對性的支援與輔導,協助他們建立正向價值觀。
作者李婉儀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