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劏房清零與「三個中心」改革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楊華勇

今年的《施政報告》要解決長期困擾本港的深層次問題之一劏房問題,另外「三個中心」要成為改革重點,殊不容易。一個是香港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一個是三中全會的決定,《施政報告》要回應這兩個問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解決長期困擾本港的深層次問題之一劏房問題方面,近10年來,香港一直面對分間樓宇單位(俗稱劏房)激增的困局。窮等人家蝸居在擁擠不堪的非人居住環境,此等影像令人心痛,亦有損香港聲譽。

香港的房屋短缺的確是非常嚴重,導致籠屋、劏房問題一直臭名遠播,超過20萬人蝸居籠屋、板間房、和劏房等惡劣環境。劏房問題是長期困擾本港的深層次問題之一。本港作為富庶的國際化都市,至今全港有逾10萬個劏房,約20多萬人蝸居劏房,成為社會治理的一個痛點。解決劏房問題,助劏房居民擺脫惡劣居住環境,受到中央及全港社會的高度關注。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提出,2049年前香港要告別劏房。但劏房問題非常錯綜複雜,解決劏房的難度阻礙重重,舉步維艱,希望劏房清零能否做到?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過希望可以做到劏房清零,反映他是有心解決問題,今次正好是特區政府展示有能力解決內部社會問題的時機,協助一班處於弱勢的劏房市民有序地脫困,表現政府關愛的一面,提升基層市民的生活水準及幸福感。

雖然「告別劏房」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但是要徹底解決劏房問題錯綜複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快刀斬亂麻」取締所有劏房,劏房的存在源於本港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在短期內房屋供應不可能大幅增加的現實條件下,政府計劃取締的是劣質劏房,而非所有劏房。

其中關鍵是要妥善安置受取締劏房影響的住戶。主流的意見是,政府首先應進行全港劏房普查,摸清劏房的數量和地址,繼而訂立合法合規劏房的基本條件,對於合格劏房,政府可發牌認可出租;對不適宜居住的「劣質劏房」作出清晰定義,並給予一定整改時間,若仍不合格,政府可依法取締。

今年年中的三中全會的決定,更提出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三個中心」改革將成重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在前年七一指出香港要「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夏寶龍在三中全會後把話說的更明明白白,要求香港「銳意改革」、「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如果我們仍然只是唱好香港的優勢,安於哪裏做得好的話,為什麼香港要改革呢?無怪乎三中全會提到「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衝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

有一個說法,香港在科創發展方面,「錯失了20年」的機會,在上世紀末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內地之後,香港沒有抓住機遇發展高技術產業,經濟轉向以金融、貿易等服務業為主,其「去工業化」的過程,也使得科創發展失去產業根基,與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等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相比差距較大。

今年的《施政報告》將會回應三中全會決定,如何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將會成為重點。有政界中人更估計,今年《施政報告》的「關鍵字」會是「改革」。因為今年三中全會的決定以深化改革為主題。

由習近平主席首提「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到夏寶龍寄語香港政府「銳意改革」,中間過了兩年,亦即是這一屆政府上任至今的兩年。兩年過去,我們看見特區政府努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並且取得一些人的肯定,但同時看見中央把話說得更白,要求更明確。接下來的第三份《施政報告》會否為香港制定全面而且深入的改革,有系統、整體而且協同地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塑造更加高水準的市場經濟,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將反映特區政府學習和落實了多少三中全會精神。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