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凱.傑語|新田科技城——香港的黃金機遇
日前行政會議宣佈,核准新田科技城三份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為推展新田科技城和相關項目提供法定規劃框架。隨著政策框架相繼落實,屬北部都會區最重要項目、也是香港幾十年來最大土地規劃的新田科技城正在成型,值得社會各界關注。
來稿作者:郭凱傑
連同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新田科技城目前600多公頃的總發展面積中,有約300公頃為創科用地,首批將於2026年完成平整;可容納約7百萬平方米或以上的總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現在的科學園之大!政府估計新田科技城將提供約160,000個就業機會、約50,000個住宅單位,可見無論是對於經濟及就業前景還是民生都有重大的意義。
衆所周知,由於傳統優勢產業面臨萎縮,香港經濟面臨改革轉型的壓力;創科產業如能藉此破除瓶頸,將能爲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對於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都舉足輕重,更能為下一代青年提供高質素就業機會。但是要實現該願景,政策落實至關重要。
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區域的交通基建。同爲政府的大型規劃,交椅洲人工島總值約5800億元的前期規劃之中,鐵路及相關基建工程佔比高達約六成,包括接駁到港島及新界的路橋等,可見交通基建的重要性。政府在去年公佈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已經就北部都會區交通作出規劃,在古洞站及錦上路站之間興建長約11公里的北環綫,接駁新田、牛潭尾及凹頭等地。然而,如果我們以5萬個住宅單位乘以香港每戶平均人數(2.6),新田科技城將有高達13萬居民,還沒算上加上每天來往工作的人流;一個地鐵站能否滿足整個區域的需要?
從《藍圖》可見,新田不算河套區域已經有約210公頃的創科用地,到新田市中心有幾公里的距離,而當中並未有具體交通規劃。以現在的大埔創新園爲例,雖然距離市中心僅有1.5公里,但交通實在算不上方便。如果政府銳意打造一個合創科、住宅、商務、消遣娛樂於一體的社區,則必須在整個新田區域以輕軌等綠色運輸方式接駁不同地域,方能便利產學研的人員在不同區域間自由流動。
當然,在庫房面臨結構式財赤的背景下,要投入千億計的資源發展新區無疑不易。在此背景下,政府需積極考慮不同的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事實上,公私營合作發展基建在香港並不陌生:本港三條過海隧道均採用「建造、營運及移交」的模式,由私人公司出資建造,在建成後一段時間內持有專營權,以保證其投資回報;當政府獨力出資興建較爲困難的時候,新田内外的交通發展都可考慮如何將私人公司納入規劃。當然,社會也已經提出不少諸如北都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政府可積極考慮。
話説回來,就算資源就位,正如去年施政報告提到,北都首批居民最早將在2033年才能入伙。當規劃長達十多年的時候,必須要考慮的問題是:對於居民而言,何謂未來創科城?如果新田的居住區域跟今天的啓德一個模樣,自然就將整個科技城的概念浪費殆盡。故此,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政府須考慮如何將科技與城市深度結合,把無人駕駛、物聯網、低空經濟等元素從一開始就融入規劃中,讓新田成爲大灣區乃至世界的高新科技生活示範區。
筆者接觸的部分創科專家曾把新田科技城稱爲香港再工業化的最後一個機會。説法雖然略顯誇張,但新田科技城對於香港經濟、產業、乃至青年發展的重要性確實無可置疑。當此之際,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把新田打造成未來二十年產業發展的重鎮之餘,更成爲下一代青年嚮往居住的社區!
作者郭凱傑是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亦是政府諮詢委員、大專講師及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