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凱.傑語|推動低空經濟,建設未來城市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郭凱傑

記得不少以未來世界為題材的科幻電影之中,城市跟現實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正是各種無人飛行的儀器大行其道。無論是運貨還是載客,無人儀器都揮之即來;城市運輸不再限於平面前進或者垂直上落,而是多了一個維度。

隨着科技進步,此情景正在成爲現實。昨日深圳市政府發表文旅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派發一萬張低空飛行產品體驗券,讓遊客可以免費乘坐空中的士,兩條觀光路綫可以觀賞市中心、深圳灣、鹽田港等地。香港近年流行北上消費,相信這種新體驗對於市民而言都將有不少吸引力。

在深圳,低空經濟已經成爲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去年年產超過900億人民幣,開通77條新航綫,更聚集1700多家以大疆、美團為代表的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據中國民航局測算,2023年全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人民幣,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水平。在美國,聯邦民航局於2023年發布《先進空中移動執行計畫》,研究預期203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50億美元。

在香港,低空經濟近來也成爲了熱門話題。不少議員紛紛推動政府發展低空經濟,不過具體措施卻只聞樓梯響。香港固然是高樓林立、人烟稠密之地,爲了低空經濟增加難度,但深圳又何嘗不是?可見事在人爲!

要發展低空經濟,首要問題在於使用場景及安全性:在哪個地區適合進行實驗,法規上又該如何配合呢?的而且確,低空經濟涉及基建設施、法規、物流、交通等安排,很多現有社區未必可以立刻進行試驗(如建築物的招牌,後巷的雜物等都會構成限制);但在新發展區、維港等海岸帶、以及人口密度較低的離島區域呢?無人機航綫涉及物聯網、地理空間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或需地面基建加以配合;但如果在規劃北部都會區以及交椅州人工島的時候沒有充分納入考量,自然會陷入建好後依然未能配合的死循環。

近年無人機興起之時,特區政府制定了《小型無人機令》(第448G 章),並已於2022年6月生效,對於註冊、標籤、培訓、保險作出多項要求。在法例規定下, 香港只有250克以下的無人機才無需申請許可,飛行高度不能超過100尺、即約30米。在香港施加限制的同時,深圳早於2019年發佈《深圳市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確定了開放120米高度以下空間的方針;更提出2025年全市120米高度一下空域開放比例要達到75%。

當年制定法例之時,大衆比較關心無人機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免以規管為基本方針;到短短兩年後卻時移勢易,法例是否需重新進行檢視?當然,除了法例需要放寬以外,政府也需要積極建設基礎設施網絡,包括起飛/降落點,並打造載客及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公共服務的空中網絡,更需要有高效率的管理機制,方能讓低空經濟逐步發展。

在世界爭相支持低空經濟、面向未來之際,香港應審視自身在科研、融資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其中;更應拆牆鬆綁,讓低空經濟實實在在的成爲對内便利市民、對外吸引遊客的舉措,而非一般人難以接觸的噱頭。雖説香港已經慢於不少經濟體,但如果政府能拿出決心,相信發展低空經濟依然大有可爲!

作者郭凱傑是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亦是政府諮詢委員、大專講師及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