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萬人支持什麼
建制派公布收集了119萬人聯署撐政府完善地區治理,支持區議會新方案。同一時間,社區慘劇一再發生。上星期,一名跟車工人不堪喪子之痛而跳橋輕生。周日(5月14日),一對患有長期病患的父女被發現伏屍美孚家中。社會惋惜,痛心,更不知道政府對這些有需要家庭幫過多少。但從結果看來,就是做得不夠。當建制派說支持政府完善地區治理的時候,到底在支持什麼?
局長麥美娟不是說,提升地區治理水平,是要「協助市民在社區裏好好生活」嗎?在新聞背後,還有千千萬萬市民在社區裏未能「好好生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在做什麼?美孚事件曝光後,社會福利署發聲明表示「高度關注」。署方隸屬的勞工及福利局,對於照顧者又做了什麼?
公道說,政府不是抱着胳膊袖手旁觀。政府在向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也設有支援專線、資訊網站。但正如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向《香港01》所指出,「不是每個月多派兩三千元就能解決……這是社會深層次問題」。對於照顧者,她建議動員社工和非牟利機構加強接觸,定時跟進不同家庭的狀況。但有需要的又何止照顧者?喪親的家庭是一個例子,在反修例風波後青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例子,在新冠疫情後長者的心理狀況又是一個例子。但簡單如長者因疫情而產生心理壓力的求助個案,醫管局和社署也沒有統計數字,這樣又怎會足夠?
政府所謂的完善地區治理,重點放了在區議會是否民選的政治問題,對於肩負地區工作的行政部門卻沒有做多少檢討。建制派支持政府,重點同樣放了在政治層面,而不是對政府社區工作的督促和鞭策。這樣的愛國者治港,就算能夠收集119萬,甚至229萬、339萬個聯署支持,試問又有何意義?能夠阻止慘劇的發生嗎?能夠令香港人生活變得更好,房子住得更寬敞,得到的照顧更好嗎?
特首上個月率領立法會議員訪問大灣區四個城市後,上星期又率領多名官員訪問重慶。今個星期的立法會大會,議員將會動議形容大灣區之行「豐碩成果」、「別具歷史意義」,促請政府繼續「團結行政與立法機關,和諧互動」。星期四(5月18日),立法會亦將舉行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李家超和議員就着「二十大」及兩會精神交流。如果只是政治表態,只怕連那所謂聯署的119萬市民也沒有多少人會關心。因為在社會現實中,不論支持抑或反對政府,許多人都在生活壓力、家庭困難、職涯逆境中掙扎求存。有時間寧願看些娛樂節目、網上罵戰「食生花」,而不是「政治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