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碼」遲遲未公布 通關曙光何時得見?
行政長官李家超據報原定星期五(8月5日)下午交代縮短抵港者檢疫期方案及「紅黃碼」安排,結果卻沒有舉辦記者會,原因據傳是出於有「未解決的技術問題」。同日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回應記者相關提問時,指政府若有後續安排會「適時公布」。與此同時,單日個案在星期四(8月4日)已達到5,020宗,是自4月1日以後首次再破5,000大關。
在過去一個星期即7月29日至8月4日間,入境事務處統計入境旅客總計43,396人次,同期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1,502宗檢測陽性輸入個案,亦即抵港人士確診率約為3.46%,比較再上一個星期的3.88%有所下降。另外,前兩個星期本港輸入個案佔整體個案分別為5.20%與4.67%,同樣反映輸入個案情況有所改善。
決策一個月來拖延混亂
儘管如此,當局今次依然決定仍未公布實施「紅黃碼」與放寬入境檢疫限制。自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社會已經有好一段時間廣泛討論兩項措施,甚至連行政長官與主事官員都曾明言希望盡快推行,按理已無多少爭議可言。可惜就像上屆政府聲稱將要進行「全民檢測」那樣,至今市民對於這些抗疫政策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箇中是否牽涉決策延誤值得省思。
再者,當局在此期間發放相關訊息也多次出現混亂不清的地方。從上個月中最初「紅黃碼」要求配合「安心出行」實名認證與否,到檢疫期限縮短為「5+2」抑或「4+3」天,以及「黃碼」會否包括在家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或須接受強制檢測者等,連串問題一個月來經常出現不同說法,有時還要是出於同一位政府官員之口,社會對此自然感到無所適從。
李家超在上月中出席立法會首次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其間回應記者關於「紅黃碼」與「通關」的問題時,說過「我們推出的很多政策亦是按市民的要求來向大家解釋……我同意政府的解說工作是需要盡早,亦要清晰和扼要」。無奈港府官員後續實際行動與發放訊息似乎都達不到這幾個要求,只怕難以怪責外間有人混淆資訊。
技術問題理應一早克服
除此之外,早前明明已有消息指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為「紅黃碼」技術準備就緒,加上政府官員與業界專家多次強調「紅黃碼」毋須另行配合新增的實名認證或追蹤功能,可是結果當局竟然需要搬出「未解決的技術問題」這種理由擱置其事,難免讓人質疑政府內部研發及測試的程序根本做得不夠仔細,導致去到最後一刻才要叫停。
無獨有偶,近日正好有新冠病毒康復者發現更新版的電子針卡誤稱自己未曾染疫,衛生署職員則稱該署資料庫實際仍有相關病史記錄,且歸咎於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負責的電子系統失靈。鑑於未來「紅黃碼」的落實必然又是要靠上述兩個部門協作,它們必須盡快聯手採取行動改善雙方數據配對,以免屆時出現發錯「紅黃碼」的錯誤。
去年「安心出行」程式曾試行藍牙免掃描自動記錄行蹤功能,又連接了配合內地「通關」的「香港健康碼」系統。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預告明年2月「安心出行」綑綁實名電話卡,背後應該也進行過相關測試。既然這些事情全部都能順利進行,沒有理由「紅黃碼」才遇上了克服不到的「技術問題」,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緊處理,讓社會看到「通關」復常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