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劉仲恒|走出舒適圈 培育新優勢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舒適圈之所以稱得上舒適,是因為人們對身邊的事物感到熟悉而且有能力控制,從而在心理上由於沒有壓力而覺得放鬆。舒適圈這種心理狀態不是不好,只是長期逗留在那裡會妨礙人們的成長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來稿作者:劉仲恒

香港不能再「吃老本」了

跟舒適圈這個概念接近的一個通俗的說法叫「吃老本」。我們經常說,香港有多年來賴以成功的基石,但在目前這國際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只靠吃老本走下去嗎?

中央政府就是看到了這個問題,也認為香港有必要跳出舒適圈,用新思維、新嘗試來迎接未來。原則上,香港要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大框架下,在鞏固自身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的基礎上,構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的新發展方向,以更好地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在如何落實方面,港澳辦副主任王靈桂日前在名為「『一國兩制』香港實踐25周年:成就、經驗與展望」的學術研討會上指出了指導方針,即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要以「培育新優勢、發展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作為標準。

未來發展的新標準

王靈桂提出的新標準可以分成兩個概念。首先,「培育新優勢、實現新發展」是要求香港不可再停留在「多年來賴以成功基石」的舒適圈裡,要跳出舒適圈,在目前已享有的優勢上,嘗試新發展,演變出新優勢,以應對當下空前嚴峻的國際形勢。

而第二個概念是「發展新作用、作出新貢獻」,這顯然是敦促香港要加快融入國家和大灣區發展大局的步伐。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指出,國家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全力展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目標。香港回歸祖國已25年,必須在國家的這個發展過程中發揮新的作用和作出新的貢獻。

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

香港毗鄰大灣區,要成功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首先就要把香港的發展跟大灣區的發展緊密糅合在一起。大灣區人口7千多萬,是內地人均GDP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可是,大灣區的城市保險滲透率只有百分之6,香港的保險產品有很多獨有的優勢,因此,有四成的廣東省居民考慮過要來香港購買保險。

另外,預計大灣區到2025年時的銀行業務收入會達到1,85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10,而持有人民幣600萬元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富裕家庭達45萬戶,可以投資的總額估計最少達2萬7千億元,那是本港金融業夢寐以求的廣闊市場。再者,本港的醫療機構也可以在將來的北部都市區和港珠澳大橋的本港落腳點東涌多建立醫療設施,以填補廣東居民高達500億美元的醫療保障缺口。

作者劉仲恒現職放射科專科醫生,是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