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齊下保就業 失業率攀升期穩信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失業率顯著回升至4.5%,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3.9%,高出0.6個百分點,期內超過2.27萬人加入失業大軍,同時就業不足率亦由1.8%增加至2.3%。部份行業的失業情況尤其令人憂慮,特別是餐飲服務活動業以及零售業等,兩者的失業率分別為8.1%和6.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五(18日)宣布特區政府將再次推出「保就業」計劃,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三個月、上限8千元的工資補貼。她簡介時提到,新一輪「保就業」計劃措施將特別聚焦支援受第五波疫情影響的行業,而受惠僱員的工資亦將設有上限,同時計劃將剔除一些未受疫情太大影響的行業,例如超級市場和送餐服務業等。

而其實曾經到鬧市走一趟,就不難察覺到那種市面冷清的情況,各種經濟活動和消費意欲都大減。(歐嘉樂攝)

援助重創行業至為關鍵

新一輪「保就業」計劃將聚焦支援受影響行業,而且政策重心將特別放在抗壓能力較弱的中小企,較2020年的安排好。畢竟大型企業都相對有較充裕的資金挨過這一波疫情,而且他們的業務都比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有更大的轉型能力,在這個時候資源更應放在需要的行業上,避免造成過往保就業計劃尤如資助大企業「派息」的情況。更何況,這一波疫情雖然對各行各業都造成影響,但始終最為重到打擊的仍然是食肆和一眾零售商店,大型超市或藥房等反而可能受惠疫情環境,未列入受支援名單做法合理。

政府目前以被勒令關閉的處所為基礎,再加入一些零售、進出口批發或專業服務等行業,亦屬可取辦法。但政府始終需要思考會否有行業遺漏,值得以較寬鬆的準則接受申請,再以具體情況釐定資格。簡單而言,措施的目標就應該以企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為準則,盡量保住目前的就業人口。

林鄭月娥今早宣佈重推「保就業」計劃。

保就業同時資助失業者

這一波疫情對香港的經濟衝擊可謂是顯然易見。短短兩個月間,香港的失業數字就新增2.2萬人。儘管全港16萬的失業數字可能仍未及早前7.2%的高位嚴重,但正如一些學者分析,有關數字仍未反映目前三月的最新情況,香港經濟前景未容樂觀。而其實入夜後曾經到鬧市走一趟,就不難察覺到那種市面冷清的情況,各種經濟活動和消費意欲都大減。昔日五光十色的彌敦道,現時不少商店都寧願提早落閘,結業潮的氣氛更是明顯。在這個時候,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或者能夠挽回市場一時之間的信心。

在「保就業」之外,「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的詳細亦已於周五公布,連續失業30日的市民下周三(23日)起可申請一筆過一萬元資助,不只全職、兼職以及自僱人士合資格,打「散工」的人士都可以先申請,由當局會從寬處理。但兩招加起來,相信足以為僱主及僱員提供安全網。

問題是,要令這些企業仍然有意欲經營下去,同時願意增加人手,就更需要特區政府盡快在抗疫問題上設定時間表和計劃,讓全港市民都看到艱難的日子何時過去,而作為僱主的亦能見到抗疫隧道的盡頭(蔡正邦攝)

然而,誠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言,目前失業率攀升,最為直接的解決辦法始終都是靠市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要令企業有意欲經營下去,甚至願意增聘人手,政府更要盡快在抗疫問題上設定時間表和計劃,讓僱主見到抗疫隧道的盡頭,重整業務準備經濟復甦的時候。始終目前的失業率攀升與政策措施的不確定性有關,如果政府下星期能夠提供清晰的抗疫藍圖,對市場氣氛將有正面作用,成為保就業、穩信心的第三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