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初一|疫情中「身體健康」更見可貴
虎年終於到來,但因為第五波疫情爆發,不少市民都減少出外拜年及消費,打擊了今年的過節氣氛。面對已經持續兩年的疫情,普羅市民新年最希望聽到的吉祥祝福說話無非就是「身體健康」。
疫情一天未過,我們還須堅持與病毒對抗。要做到身體健康,得先做好防疫政策,避免下一波的爆發。另一方面,疫情也反映醫療資源的重要,香港的公共醫療資源一向並不充足,當局也應藉着這次疫情作出檢討。
仍須堅持從嚴防疫
疫情爆發已兩年,很多人都對防疫措施感到疲勞。多個西方國家更放寬了疫情控制,接受了「與病毒共存」的現實。有意見擔心香港繼續從嚴防疫已不合時宜,甚至將與世界其他地區脫節。這些說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科學角度而言,香港尚未到可以放鬆防疫政策「與病毒共存」的時機,從嚴防疫政策仍必須堅持一段時間。
自然世界有以億計的病毒存在,人類與病毒可以說一直以來就「共存」,只是共存的前題是病毒與人類處於某種平衡,即人類的免疫能力與病毒的毒性(致死率、病發率等)並沒有給對方造成嚴重威脅。一旦病毒的病性明顯威脅到人類的性命,就代表疫情爆發。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消滅新冠病毒,最終共存是必然的,所以討論「要否與病毒共存」意義不大。重要的是在共存之前,人類應該盡可能減低病毒的毒性,令其對人類不再構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變種病毒株Omicron雖然顯示出其毒性減弱的傾向,但由於發現至今時間尚短,我們對它的了解尚未以論斷現在是否合適時機應該「共存」。再加上,毒性較強的Delta仍然在廣泛傳播中,例如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確診者亦有感染Delta變種。
要盡快令病毒減弱,我們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各國科學專家都已強調疫苗即使未必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以減輕症狀和死亡率。而且正如本地專家袁國勇等都指出,接種疫苗可以迫使病毒逃逸免疫,從而減少其毒性。盡快普及疫苗令我們更快可以與病毒共存。因此,香港各界都應該放下各種對疫苗的陰謀論盡快接種,除非醫生建議不適合接種疫苗者。為了盡快不用再防疫,我們更應該在當下堅持從嚴防疫。
長遠仍要改善醫療
此外,疫情亦提醒我們醫療資源的重要性。疫情大爆發之初,即使西方醫療先進國家都因為無法提供足夠的醫療支援,令初時的病毒致死率甚高。這些國家擁有的人均醫療資源不少都比香港更多,這也反映了香港很可能沒有能力應付疫情全面爆發。而且香港平常的醫療資源就不太足夠,即使疫情過去,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仍然存在。藉着疫情爆發的機會,我們更應該明白醫療的重要性,從而長遠地增加香港的醫療資源。
在醫療資源中,香港欠缺醫療人手的情況向來最為嚴重。去年香港通過了《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容許部分在香港以外培訓的醫生免執業試來港有限度執業,以其作為一種擴充醫療人手的方法。但單靠此方法仍然難以滿足需求,香港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對本地醫科培訓的資源,繼續為本地培訓更多醫療人手。
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社會也要有準備投放更多資源在醫療上。但單靠現時的財政收入模式未必能夠支撐龐大的醫療支出,社會也應該討論如果為醫療提供更多資金,包括增加稅收、又或是全民醫保計劃等也是應該考慮的方案。
我們希望「身體健康」不只是新年的一句祝福話,也希望香港能有足夠的醫療資源,讓香港人過上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