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離職潮」說明勞工市場新常態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踏入本月以來,英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持續下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三(19日)宣佈各種防疫措施將會在27日結束,各個行業亦因為預期將恢復正常運作而加快招聘步伐,以應付經濟復甦後的各項需求。無奈的是,除了早前英國貨運業出現嚴重的貨車司機短缺情況,不少企業在疫後舉行的招聘會都能夠感受到勞動人口短缺的壓力。特別是,英國國家統計局周二(18日)公佈了最新的就業統計數字,單單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全英的職位空缺就已經增加至歷史高位120萬份,而就業人口雖然已經遠勝疫情前的水平,達到2950萬的數字,但是空缺比例依然高企,反映人員短缺問題持續緊張。

一般意見都認為這些勞動力短缺與早在2021年疫症放緩時已初步形成的「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有關,很多僱員選擇離開本來的職位,只是因為疫症期間的各種心理因素和經濟原因, 情況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然而,這場「大離職潮」卻可能比想像來得嚴重,而且揭示勞工市場正在轉變,甚至新的政治氣候和風潮亦可能正在形成,改變往後的經濟、社會形態。

英國新冠肺炎疫情:圖為12月21日,醫護人員在倫敦國王學院醫院工作。(AP)

世界要求更關懷和保障的工作環境

所有數據表面上都似乎印證了英國的就業市場如財政大臣辛偉誠(Rishi Sunak) 接受訪問時所言「勞動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但是這裏說的其實是作為僱員的國民心態正在逐步轉變。事實上,不能排除這些職位空缺都可能是經濟正在復甦的跡象,但不少數字都似乎反映這些空缺只是因為不少勞動人口都不再願意耗費長時間在工作上,反而更着重合理的工作時間和環境,而且相關趨勢不獨在高增長、高技術的領域發生,情況更陸續在低技術的工種中蔓延。

不論辭職後是否再次重返勞動市場,勞工對於過往就業環境的不滿也是明顯的。特別是,過去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飽受煎熬和壓力,而且不少工種都經歷過一段長時間收入停滯不前、住房和教育成本不斷飆升的情況。這種對於工作環境的厭倦,已經陸續發展成不少勞動力對於就業市場的倦怠,甚至不再願意受這種壓榨、剝削的工作環境所折磨,繼而選擇離開就業市場,或選擇其他發展。

對於工作環境的厭倦,已經陸續發展成不少勞動力對於就業市場的倦怠,甚至不再願意受這種壓榨、剝削的工作環境所折磨,繼而選擇離開就業市場,或選擇其他發展。(美聯社)

儘管不少研究都顯示屬於千禧後的一代是方為「大離職潮」的主角,但愈來愈多研究調查發現中年,甚至不少以女性和較年長為主的員工亦正在陸續退出就業市場,而且她們都明顯地更關注工作環境對生活的影響。其中,不少女性選擇退出就業市場都是考慮到工作環境對於她們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需要照顧年幼子女等;而年紀較長的勞動力更有不少寧願提早退休,選擇不再純粹為支付生活各項支出而繼續工作。

打工仔要求「重新洗牌」
企業賺到盡的時代已經過去

在這個「大離職潮」的社會背景和氣氛下,過往僱主和僱員的權力關係已經改變。今日的勞工階級明顯地要求一種新的工作環和模式,各種勞工福利的保障不但成為不可或缺的社會共識,這些訴求更已經身體力行地化成行動向充滿剝削的工作環境說不。而在這個時候,作為政府的仍然一味為企業和資本考慮,而處處維護他們的利益,最終就只會是進一步被這種社會氣氛和環境所唾棄,因為現時改變的不獨是就業市場的結構,更是全球社會在大疫症過後已陸續朝向社會主義、福利保障發展。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勞動人口總數已由2020年同期387.4萬跌至去年底382.4萬,這又代表怎樣的趨勢?(資料圖片)

更值得說明的是,要當機立斷地回應這種呼聲的已不獨於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作為資本家的僱主亦需要考慮如何更合理地對待員工的薪酬待遇。各種壓榨的方法早已經變得不合時宜,甚至只會令企業的業務進一步萎縮。本周二(18日), 政府統計處公布最新的失業率下跌至3.9%,就業不足率亦由1.8%下跌至1.7%。我們雖然至今難料香港是否亦將迎來「大離職潮」,但這個時候仍然拖延落實各種勞工保障,例如法定假期、 廢除強積金對沖,處處維護資本家和企業利益的政府又可以不預見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嗎?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勞動人口總數已由2020年同期387.4萬跌至去年底382.4萬,這又代表怎樣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