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的平等、公義願景 何以被抹黑、貼標籤?
過去兩星期,美國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已經悄然掀起序幕。民主黨多人宣布參選,矢言要拿下共和黨特朗普的總統寶座。
然而,為甚麼多名民主黨參選人不約而同,被貼上「社會主義者」的負面標籤?
距離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尚餘20個月左右。執政的共和黨顧忌總統特朗普,各路人馬暫且按兵不動;在野的民主黨則多名熱門人選先後揭竿,包括上屆希拉里勁敵桑德斯(Bernie Sanders)、資深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新星賀錦麗(Kamala Harris),盛傳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亦會落場。
值得留意的是,包括沃倫、賀錦麗等在內的民主黨參選人,立場都相當左翼。所謂左翼,在政治理論的語境中,即強調社會平等的一群,他們主張財富再分配;與重視自由、抗拒政府干預市場右翼相對。
民主黨參選人被批「社會主義」
美國民主黨向來立場偏左,今次選情特別的是,不只是參選人幾乎所有都立場偏左,而且他們並非溫和的左,而是相當徹底的左。舉例而言,沃倫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她提出向資產5,000萬美元或以上的民眾,每年開徵2%「富人稅」;資產10億美元或以上的,稅率提高至3%。根據沃倫的估計,將會有7.5萬個美國富豪家庭要交稅,庫房平均每年增加2,750億美元,相當於總稅收的8%。
此外,沃倫、賀錦麗等多名參選人,均支持黨友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常被稱為AOC)提倡的綠色新政為例。原為桑德斯支持者的AOC去年躋身眾議院,並以美國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為目標,提出多項看似「激進」的主張,包括大舉投資可再生能源、全面棄用化石燃料、以電動車淘汰燃油汽車、盡可能以高鐵代替飛機航線等。綠色新政主打環保,但顯然要政府積極介入自由市場的運作,不難想像,它引來右翼的反擊有多大。
面對民主黨左翼的群起而攻之,共和黨不少人批評是「社會主義」。特朗普在2月上旬發表國情咨文時,亦特別提到「美國永遠也不會是社會主義國家」,顯然是衝着左翼的挑戰者而來。雖然AOC未夠年齡參選總統,但特朗普亦似乎有意藉她來一併打擊民主黨對手,在社交媒體上抹黑綠色新政,聲稱AOC打算完全禁止「航空旅遊」;而事實上,綠色新政只是提出盡可能以高鐵代替飛機。
左翼受支持反映社會不公
不少人相信,特朗普和共和黨已經抓緊「社會主義」這點,來攻擊民主黨參選人。在上世紀的冷戰,社會主義代表了美國敵人蘇聯的意識形態,形象相當負面。例如1974年《時代》雜誌的民調顯示,每四個人就有三個人認為社會主義危險。立場親商界的《華爾街日報》在2月7日亦發表一篇評論文章,保守派作家Kimberley Strassel形容AOC的立場過份激進,對共和黨及特朗普均非常有利。「共和黨不知該拍手還是大笑,多數兩樣都做齊。」
然而,單以「社會主義」、「激進」和「極端」來標籤這些左翼參選人,只怕錯了焦點,忽略了民眾對社會公義的呼聲。根據美國民調機構Morning Consult的資料,多達61%受訪者認同沃倫的政綱;即使是共和黨支持者,也有多達50%人認同沃倫。至於一再被特朗普抹黑的AOC及其綠色新政,亦有45%民眾支持。
為什麼面對右翼的抹黑攻勢,左翼參選人仍然有相當支持度?答案顯然易見,因為美國民眾深深感受到貧富懸殊愈來愈嚴重;這亦同時解釋了,為什麼這幾年先後有沃倫、桑德斯、AOC等政客,拋出相當左的政綱。而特朗普執政這兩年以來,基本上無視了社會分配正義,甚至與共和黨國會議員聯手通過稅制改革,給商界寬減稅項,然後以「滴漏效應」之類的說法愚弄社會大眾,實情是基層民眾受惠微乎其微。
縱然富人稅、綠色新政等倡議,在美國人甚至香港人眼中看來「太左」,但或許只是資本社會太過「右」,迷信於新自由主義、小政府大市場的教條,忽略社會公平、分配正義等重要道德問題。再者,沃倫、AOC那些進步派(progressive)敢於革新,不因循守舊,也是在拓闊社會的想像,探索社會制度的更多可能性。
而對於年年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堅尼系數屢創新高、只得「一次性紓困」而缺乏健全福利制度的香港,美國民主黨的這些「社會主義」政綱和論述,其實非常值得留意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