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政治融洽 功能界別議員任重道遠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選舉改制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結束,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周一(20日)陸續公布結果。社會福利界別由新思維狄志遠以1,400票擊敗民建聯朱麗玲和葉湛溪,成為下屆立法會中唯一非建制派議員。社會福利界別登記選民人數共有13,974人,但在這次選舉只有2553人投票,投票率由上屆的83%暴跌至18.27%,更是所有功能組別中投票率最低。

過往泛民主派對立法會功能界別的存在時有不滿,詬病其違背普選原則。然而同時有逾廿萬登記選民的功能組別,當中不少一直是泛民票倉,在舊選制之下,教育、法律、會計、醫學及社福界別長年由泛民當選。

不過今屆選舉中,除了社福界之外均未見有非建制派的候選人,導致相關的投票率亦異常低迷,分別為27.9%、32.19%、29.01%、28.2%及18.27%。這一方面反映功能界別的一些行業與政治意識形態掛勾,另一方面亦意味泛民支持者沒有於本次選舉中投票,令人憂慮建制派當選後,在團結界別利益方面有一定挑戰。

當選人要擔當橋樑角色

立法會功能組別當選人應要明白己任是為社會謀福祉,應該進動政策發展,為政策提供有用的改進方向及意見。尤其當外界一直擔心今次選舉將令香港得到一個「清一色」議會,一眾建制派的功能派對當選人就更應該為自己正名,向大眾訴說自己的定位是對事不對人。

此外,功能界別的角色定位要重回正軌,於議會討論中重新注入行業角度,去除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避免將行業以及民生議題政治化。面對投票率低的問題,他們要避免忽視現時的游離票源,在任期內著力爭取更多同業支持,整合一切願意團結的力量。

在團結業界本身之餘,新議員更要幫助界別與政府凝聚共識,成為業界與政府之間的橋樑。尤其香港社會不少經濟及民生問題,需要專業界別的意見及參與。不論是教育界面對的移民潮、醫療界的人手不足等,這些政策都不能只由政府官員制定,而需要代議士反映業界聲音。功能組別雖然並非直選,在民主原則上被部份人視為遜色,但若能發揮角色,始終有助建構良善健康的管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