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選票選出香港的民主路徑
即將到來的星期天(19日),香港將會經歷新一次立法會換屆選舉。雖然今次選舉在提名期開始前已經經歷過不少爭議和高低起伏,尤其是部份泛民主派政黨報名初期就因為各種原因而對是否參與今屆選舉而舉旗不定,而外界亦一直擔心今次選舉將淪為「清一色」議會機器,甚至後來又因為民調發現部份選民投票意欲遠遜於預期,由是引發「綜合投票率」和「低投票率意義」的討論。
無論社會是否樂意接受香港近年來種種轉變,甚至如何理解香港現時社會狀況,447餘萬來自不同界別、選區的選民都需要撫心自問:在今次立法會換屆選舉,以至香港民主和政治發展過程中,自己究竟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對於所有視這個城市為安身立命之地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可能迴避的問題,而且港人未來一段日子恐怕都必須有意識地繼續尋覓和摸索其答案。
沒有單一正確答案
自提名期開始以來,社會就一直有不少對今次立法會換屆選舉的質疑和批評。部份人士抱怨政治空間正在愈趨收窄,而現時的選舉制度和議會佈局又跟以前所熟識的不盡相同,因此便有人主張「杯葛」或「冷待」今次的選舉,試圖藉此表達對選舉制度的不滿。甚至還有一些人基於政治潔癖的偏好,刻意跟這場立法會選舉保持距離。
當大家心目中仍然期待香港可以發展出健全和有效的民主體制時,我們其實更要看到民主發展本來就沒單一和必然的正確路徑。很多時候,民主發展本身便是迂迴曲折,往往亦非可以一步登天,當中可以包括着很多過渡性的安排,同時亦包含着很多未如理想的設計。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我們因為現行制度有不足就乾脆將其完全否定,抑或應該堅持信念、運用手上一張選票選出與自己價值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讓其繼續在議會中發揮力量?
事實上,今屆選舉有不少候選人展現出了對社會的承擔和積極求變之心。他們既來自不同的界別,亦對解決香港的核心社會問題充滿期望。只因為制度有欠理想的部分,抑或單純因為想向政府表達異議,就放棄手中的選票,結果隨時就是犧牲了新一代對改革充滿期盼的人。
積極走出自身路徑
沒有人會反對香港民主繼續發展,亦不反對香港議會維持多元聲音。這種政治多元從根本而言並非是必然的,而是繫於北京有意繼續推動「香港的民主工程」、兌現「港人治港」的承諾。假如香港選民執意以冷嘲熱諷方式來應付這場選舉,其後果將可能是停滯不前的政制發展。今次選舉結果無疑將反映香港社會是否已經擺脫以往對民主發展不切實際的想像,市民也應該收拾好心情開始邁步走出適合香港本身情況的民主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