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誘因推動疫苗接種 考驗官員智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於本周四(29日)落實「疫苗氣泡」,食肆可延長營業時間,增加每枱客人數目,宗教聚會等活動可容納更多人,本地遊復辦,前提通通是員工、顧客、參加者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不少市民批評政府此舉如同強制全民打疫苗,違背當初容許自願接種的原意。但醫學專家確定疫苗安全有效,而愈早愈多人接種,正常社交和經濟活動得以回覆,政府透過政策及誘因加快復常步伐,原則上恰當。但業界提出種種執行難處,官員亦必須認真解決,避免挑起亂況。

接種疫苗是政府最新放寬社交限制措施的關鍵,食肆、酒吧和派對房間等受限營業逾一年的場所可按接種疫苗的普遍程度復業,例如食肆員工已打一針,可以容許部分堂食範圍營業至午夜,每枱增至六人;員工接種兩針及經過14日,客人至少打一針及使用「安心出行」,食肆可劃出堂食區域並營業至凌晨二時。酒吧所有員工和顧客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加上使用「安心出行」,酒吧亦可以重開。

政府公布,周四(29日)凌晨起以疫苗氣泡框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針對食肆方面,若食肆員工完成第一劑疫苗,可升級為「C類食肆」,可將整個或部份處所,劃分特定範圍「C區」,最多6人同枱,可營業至午夜12時,容納50%人,宴會上限20人,區域內所有人要用安心出行。(資料圖片)

在政府公布安排後,坊間充斥質疑之聲,員工擔心不打疫苗被辭退,老闆擔心未能勸服員工打針,遑論同樣要求顧客打針,意味着百分百復業無期。政府突然轉軚要求不適合打針的顧客員工要先取得醫生證明,頓時令僱傭雙方感為難。醫生抱怨未有清晰指引和證明範本,難下判斷。即使食肆上下準備就緒,復業也受制於食肆面積和查核程序,小店難劃分已打疫苗範圍,大型食肆憂慮政府派員突擊檢查,為客人私自逗留已打疫苗區而負責。

外地不乏「疫苗誘因」

既然疫苗是醫學界公認對抗疫情、保障公共健康的有效方法,港府以政策手段推動民間接種,當然並無不妥。外地政府也以放寬防疫和社交限制,吸引人民接種疫苗。以色利的民眾接種率居全球前列,確診數字回落。國民很快感受到廣泛接種的好處,就是今年2月起逐步解除封城,3月起可憑「綠色通行證」證明自由出入酒店、健身房、劇院等場所。丹麥在本月初也推行疫苗護照Coronapas,配合政府分階段開放場所,期望5月底全面重啟經濟。

政府公布,周四(29日)凌晨起以疫苗氣泡框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酒吧、派對房間、夜總會、卡拉OK等,如處所所有員工及訪客,均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並必須使用「安心出行」APP,才可重新開放。(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美國可算是新近鼓勵國民打疫苗的國家,該國有逾半合資格人口接種最少一針,致使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更新防疫指引,例如已全面接種疫苗者可以毋須戶外戴口罩見朋友和到公園野餐。總統拜登更明言感謝國民接種疫苗是盡了「愛國責任」,有助在7月4日獨立日舉行國慶活動。

政府有責任平息僱傭矛盾

然而,政府既然主導疫苗氣泡,也有責任務實為各界消解難題。針對最要緊的僱員憂慮,政府必須向醫生發出清晰指引,例如列出血壓、血糖、嚴重藥物過敏等指標和病史,並訂下醫生證明的有效期,好讓醫生為病人判斷是否不適合接種疫苗,僱傭雙方亦免生磨摖。同時間,政府要再三提醒僱主,僱員因為健康原因拒打疫苗不可受更差遇,讓僱員安心工作。在顧客方面,政府宜從其他生活好處入手,例如鼓勵商界向完全接種疫苗者提供消費優惠,當這群人口數目增加,宴會等群聚活動就更易舉辦,從而拉動生意。

林文健指,即使建議打了兩針疫苗後14天的市民,日後要檢疫可縮短日期,前題仍要先提高疫苗接種率。(余俊亮攝)

經濟民生不能原地踏步,但香港經不起因為放寬社交限制而冒疫情反彈之險,故商界復業只能循序漸進。關鍵仍是政府採取主動,想辦法增加增加疫苗接種率,當中要減少市民的抗拒,同時令接種者感到生活更為方便。只要群體防疫屏障能夠建立,脫下口罩歡朋暢聚的一天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