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的新綱領能否解決房屋問題?
工聯會近日提出「新時代新工運」綱領,會長吳秋北更在報章刊登長文闡述內容。這綱領跟以往該黨立場的明顯分別,在於清晰表明兩個打擊對象,一是反中亂港者,二是地產財團,並叫政府停止「暗中相助」財團,落實政治經濟改革。工聯會的確點出不少香港痼疾,但在斷症和解決方案卻不夠精準。更重要的是,工聯會近年失去民意支持,新政能否重新團結民眾,只怕不感樂觀。
作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土地、房屋問題可謂本港民怨一大來源。工聯會指「香港不是土地不足,而是住宅土地開發不足」,繼而提出要打破土地資源的壟斷,大力發展土地興建住房,解決之道則是政府擺脫與地產財團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並要懲罰長期閒置私人土地的地產商;至於在現有住屋政策上,工聯會又建議限制房租加幅。
不缺土地 只欠房屋
工聯會用上「地產霸權」、「香港發展命脈被地產商、財團把控」、以至「不是為哪個資本家而打工」等牽動情緒的字句,難免令人認為親中政團想要展開階級鬥爭。但撇除政爭,地產財團囤積土地誠然是香港房屋供應問題成因之一,要求政府制訂土地樓房政策,與地產商解決港人困境,提升生活保障,也是合情合理的說法。
然而,工聯會部分的土地房屋改革主張其實亦未盡符合香港整體福祉。例如其主張在郊野公園土地找一成生態價值低的部分建屋,令人均居住面積翻一倍,在收回棕地及農地之前動郊野公園,只怕徒添社會爭議。另一方面,不少市民支持長遠收回丁權,善用新界原居民的土地建屋,但工聯會則沒有提及。事實上不少留待發展的丁屋土地已經初步平整,只要增加配套就可以興建多層住宅,建制派如能推動政府釋放這些土地,普羅市民定必安居可期。
須從往績汲教訓
除了整治土地樓房,工聯會還提出要愛國者治港、發展智慧城市、加強粵港合作、人人共享發展成果等主張。這些主調都沒有錯,然而在後反修例時代重新凝聚社會支持,絕非容易。從現時的情況看來,工聯會似乎如其他建制派一樣,並未從修例風波以及區議會選舉大敗中汲取教訓,仍然把社會撕裂的責任全部推諉給民主派。實情是他們以往經常錯判民情,又在多項民生政策上不站在市民一方,像是反對集體談判權和拒絕增加男士侍產假至七天議案,表現教人失望。
此外,吳秋北在受訪時稱工聯會願在各渠道參與管治,但社會看見的是,工聯會成員何啟明已率先晉身勞福局副局長,其加入問責團隊約九個月,既無法推動工聯會諸如失業援助金等建議,更被黨友郭偉強在立法會當面斥責無視失業者困苦。試問工聯會成員在勞福局高位也有志難伸,背離普遍民眾意願,怎能讓市民信服在其他崗位也可反映民意?
港人早已看厭徒具口號、言行不一的政客政團,而工聯會此刻提出「新時代新工運」,尤其針對住屋問題提出了運動方略,此舉不無值得肯定之處。可是在大張旗鼓、矢志撼動痼疾以後,社會只怕只能聽其言而觀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