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揚馬化騰而不提馬雲 折射中央經濟政策
由新華社主管主辦的《上海證券報》周二(2日)頭版發表題為《高質量發展,豈能缺少企業家精神》的評論文章,當中對小米創辦人雷軍、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騰訊主席馬化騰等大加讚揚。惟同樣與馬化騰被視為內地創科界的代表性人物,常被並稱為「雙馬」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沒有被提及。先是螞蟻上市被官方叫停及阿里巴巴捲入經濟壟斷風波,如今「雙馬」變「單馬」,這反映了內地政策什麼動向?
官媒讚揚馬化騰的目的,並不單純是對其個人的表揚。觀乎文章重點,這番讚詞反映了中央對於企業的期望,而馬化騰只是剛好體現了這種精神。文章認為馬化騰具備企業家應有的質素,能「因時而變,乘勢而進」,做到孫子兵法所云「人皆知我勝之形,而莫之吾所以制勝之形」。這處的重點是「因時而變」,中國企業永遠不能一套路用到老,要時刻改進,這是創新的表現。
馬化騰的創新與危機感
而要做到這種創新,重點是要有危機感。文章引述馬化騰曾言,「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即使像騰訊這般公認的成功企業,也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不能放心放任地「食老本」。文章亦引述馬化騰去年末曾在內部電郵寫道「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說明企業不管多成功,如果不跟上時勢改變創造新價值,最終將會成為大洗牌的犧牲品。
中央決策者一直強調中國絕不能滿於現狀,要不斷創新面對挑戰,是想避免中國不進則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最終甚至被世界邊緣化。馬化騰既明白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而且時刻強調危機感,正是這種精神的絕佳例子,自然被拿作例子表揚。
政府並非針對馬雲個人
「雙馬」遭遇不一,有些人會以個人因素解讀。例如指馬化騰獲人在背後支持,或是比較「聽話」,而馬雲則因為發言尖銳而開罪政權。這些揣測不單難辨真偽,而且無法解釋問題的關鍵。《華爾街日報》12月曾引述知情人士指,馬雲在螞蟻準備上市前提出將部分股份送贈政府,這種想法根本是搞錯重點,絕非中央政府所期望的。
中央打擊對平台經濟壟斷,絕非因為馬雲與政府關係出問題,而是壟斷行為本身對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傷害。國家以往容許一定程度的壟斷行為,但當壟斷過火,造成的傷害比帶來的利益更大時,便不能不出手制之。對象不管是否馬雲或阿里巴巴也好,決策者都會打擊平台經濟壟斷。
螞蟻上市的問題,同樣也是因為與政策的理念相左而被勸退。內地的《經濟日報》就曾批評螞蟻為「脫離實體經濟談金融科技創新、談擴大金融資產規模、談經營利潤,既違背了金融業發展的初心,又容易出現金融虛擬化運行趨勢,引發脫實向虛的市場風險。」明顯指出其經營模式並非政策制定者想要的創新,而是違反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偽金融」。可以看出,官媒對馬雲的批評並非針對其個人,而是以事論事,也是貫徹政策理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