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線能引領市民往哪裏?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三(16日)宣布,已邀請港鐵開展北環線的項目規劃及設計,造價約值620億元,預計於2034年全面竣工。雖然發展新界西北和東北可以釋出土地潛力,紓緩長遠本港房屋供應壓力,但新發展區若欠缺整體規劃,北環線也只會延續市民目前職居分離的生活模式,甚至淪為港鐵及地產商的賺錢項目。

早在1999年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裡,當時已有研究指出新界西北與東北部有潛力發展新鐵路。延宕廿年後,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近日終於批准當局開展規劃及設計。構想中的北環線全長10.7公里,並將連接起西鐵和東鐵。項目第一期工程是在落馬洲支線增設古洞站,而第二期工程則為錦上路至古洞的主線,並在兩點之間增設新田、牛潭尾及凹頭三個中途站。兩項工程的建造成本預計約620億元。

根據最新的人口推算,本港人口將於2043年增至822萬,加上現時房屋供應嚴重失衡,發展新界西北和東北無疑可以應付長遠發展需求。自上世紀60至70年代農業活動式微,新界西北和東北不少土地逐漸轉為露天貯物場、貨櫃場、停車場、倉庫等臨時棕地用途,不但土地價值尚未完全釋放,同時亦未追上城市化步伐,以配合本港經濟發展所須。故政府欲以北環線打通兩端交通,雖然只屬開墾新發展區首步,但相信當局亦會隨之解決棕地擴散的環境問題,重新規劃新發展區。運房局亦指出,「北環線對於釋放沿線土地未能充分利用的發展潛力至關重要。北環線的落實可為沿線地區創造更多發展機遇,令該區一帶的土地用途更為高效」。

北環線(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擬議鐵路方案(立法會文件)

就業機會不足 土地待收規劃

然而,兩區土地存量雖可提供土地興建房屋,但問題是哪將會是怎樣的房屋?房屋以外又否規劃整全?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估算,新界北東部未來的人口承載力近40萬,單是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計劃已佔19萬,但新發展區現時不僅交通規劃欠佳,區內現有的工作職位亦僅得4千多個,難以容納人口急劇膨脹。即使房屋短缺問題可藉此紓緩,其他問題亦會隨之衍生,尤其是職居分離現象。

過去政府開發新發展區時,較少考慮藉此分散城市經濟核心,反而僅之視為居所住處。這導致新界經濟動力欠奉、就業機會不足,百萬計「新界牛」每日須忍受長距離通勤,奔赴維港兩岸的傳統商業區工作,大增主要幹道和鐵路壓力。因此考慮到新界西、北接壤內地的地緣優勢,未來當局不但可藉蓮塘口岸的交通匯點發展物流中心,處理珠三角急速增長的商業活動,亦可於該區設立新科學園和工業邨的新商業區,分散本港的商業活動,並與深圳的經濟產業互補不足。更重要的是,當局應該將洪水橋或古洞新發展區升級為新商業中心區,為新界市民提供就業機會,拉鬆香港整體佈局,減輕九龍及港島區的承擔。

此外,雖說新發展區為公營房屋的重要來源,但政府仍須確保項目最終不會只淪為發展商和港鐵搾取利潤的項目。據發展局資料顯示,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公私營房屋比例約為「六四比」,雖然比例高於已落成新市鎮和當下公私營房屋比例,但亦未必可以解決房屋短缺。例如,由於政府又一直拒絕明確交代公營房屋的類型,當發展商購入土地興建私人住宅後,政府若要求回撥部分單位或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商在顧及私樓樓價的誘因下,首選必會是居屋或首置上車盤,惟「購買式」的公營房屋早已脫離市民購買力,即使公私營比例達六比四,亦未必然可解市民上樓之苦。運房局周三提及,「會鼓勵發展商提前推展其發展計劃以及造就更多房屋單位的供應」,為何政府不直接收回附近農地及棕地,由政府主導規劃及發展?

毋庸置疑,北環線將連接新界西北和東北,及增加房屋供應。但在缺乏整全規劃之下,北環線能否引領市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社會不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