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明日大嶼局限多 建屋首選新界收地
經政府調動議程後,立法會財委會周五(27日)首項即審議「明日大嶼」計劃的前期研究撥款。特首林鄭月娥由拋出願景之今,只一味重申三十年後交椅洲人工島會成為生氣勃勃社區,無法反駁坊間對交通、基建和生活問題的質疑。
林鄭周三(25日)宣讀《施政報告》,重提推動明日大嶼的好處:商業用地是上佳投資項目,中長期提供包括資助房屋的住宅單位,鐵路和道路可以紓緩來往新界西北和港島的擠塞,吸納本地建築填料,而其他選址其他發展項目不能替代交椅洲。
樓房價格勢水漲船高
自從公布選址交椅洲開始,明日大嶼肯定失敗告終。問題不在於這世紀工程涉及6,240億元,若然公帑能使香港人人安居,再沒有人要捱貴租或住劏房,千億也是值得。問題是政府不斷強調這項工程乃有回報的投資,甚至打算公私營合作,意味日後出售的商業和住宅用地一定不會相宜。若然地皮昂貴,日後寫字樓和住宅價格只會水漲船高,還未計填海成本將不斷上升,控制明日大嶼工程開支將成政府考驗。羊毛出自羊身上,最終還是廣大市民要承受經濟代價。
今天商界和民間也抱怨商務居住成本難以負擔,政府首要任務是平抑樓房價格,絕非添加柴火,宣揚投資價值。倒過來說,萬一民眾商界認為那時候的土地住房太貴,拒絕進場,那明日大嶼就淪為大白象工程。
「新界牛」依舊受苦
論居住,政府預計明日大嶼最多提供7.8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七三比。依人工島商業區布局,官員口中的公營房屋,大部分為資助出售單位,甚至是較高價的首置上車盤。政府即使在其他地區興建足夠出租公屋惠及基層,但如此布局只會強化地區區隔,阻礙不同階層群體融和。即使對中產階級而言,置業等同半生做樓奴,人生規劃被扭曲,絕不值得。
論交通,政府計劃興建多種道路和鐵路網,貫通交椅洲、港島西、大嶼山和新界西北,方便島內人流穿梭之餘,新界西北來往港島亦有替代選擇。不過,政府同時發展新界西北和東涌,而兩區仍以居住為主,在交椅洲填海不會分散集中在港島北岸的經濟活動,即是說新界、離島的職住分離宿命難以完結甚或更糟,當中北大嶼山的連接路勢成交通樽頸,窒礙機場陸路交通。
議員勿輕輕放過
政府緩解土地房屋、就業和交通困局,開闢土地改善民生,值得肯定,但切忌好心做壞事,偏偏填海交椅洲的方案並非理想。既然能豪擲千億填海,何不選擇改劃中的洪水橋?洪水橋的優勢不遜交椅洲,尤其減輕填海和時間,分散核心商業區,給予新界西北居民有更多原區就業機會,減輕跨區出行的交通壓力,政府有更大空間容納更大比例的居屋出租公屋。
林鄭推動明日大嶼的決心堅如頑石,周五政府向財委會申請的5.5億元研究撥款,當中的可行性研究,涉及規劃、運輸基建、水域和工地勘測等,其目的早已不是考慮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縱然民間提出不少替代方案,無奈政府充耳不聞,捨簡單直接的收地策略,取曲折多事的明日大嶼。如今立法會內只剩下建制派,他們打算保駕護航,延續「保皇黨」之惡名,抑或打算針對上述問題迫使政府回應,貨真價實做代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