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租管應5%封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港劏房居民大聯盟周日(15日)公布民間租務管制方案,建議每年租金調整幅度為上限5%,並促請政府盡快落實租管。大聯盟的提案不但合理,而且有其迫切需要,惟政府處理租管爭議多年來議而不決,實在難以保障基層市民的住屋權益。

劏房戶遭受業主不公對待時有發生,奈何本港房屋供應緊張,租客議價能力有限,通常只能吞聲忍氣。全港劏房居民大聯盟早前收集各區逾100名劏房居民意見,在其租務管制方案訂出八大訴求,包括租戶優先續租權、立法規管業主濫收水電費、訂立起始租金等,對象涵蓋所有居住於「不適切房屋」,如劏房、寮屋、板間房等租戶。與此之外,大聯盟亦建議政府可按「應課差餉租值」設定起始租金,並將通脹等指標納入租金調整,每年加幅為上限5%。

大聯盟開出5%作為租金調整上限,不但只是為租客的權益,亦可平衡業主的投資回報。撇除疫情期間的經濟表現,本港的通脹率長年徘徊在每年2%左右,故大聯盟的建議一方面可保障租客不會遇上無理的加租要求,同時亦可保障業主的投資回報,不會跑輸通脹水平。雖說劏房問題乃是樓市供求失衡的現象,但遠水不能求近火,即使港府既有意願、也有能力大刀闊斧增加房屋供應,至少亦要十年八載才能逆轉樓市的畸型發展。儘管租管是權宜之計,但至少可助基層租務市場穩定下來。

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全港劏房居民大聯盟, 促盡快落實租務管制。(張浩維攝)

規管應更有效率

民間為政府提出租管的細則其實不是新鮮事,惟政府多年來的態度卻似是避之則吉,毫無承擔。早在2013年「葵涌劏房住客聯盟」已向立法會提交意見書,申述問題惡化的成因,而翌年政府亦曾研究香港及海外實施租務管制的經驗,並將劏房的環境、租管的意見等,納入到同年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可是,政府對租管避而不談的態度,可見於今年4月政府委任「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以「審視本港『劏房』的現況」、檢討與『劏房』租務管制有關的措施等。政府重複研究六年前問題,固然要更有效率,但同時也可派運房局局長陳帆到劏房Staycation,最直接了當理解劏房戶的需要。

即使有研究指出,租管或會驅使業主更嚴格挑選租戶、減低業主保養維修其出租單位的意欲等,但這些副作用不僅可借外國經驗,完善政策的完整性,強化局方的監管功能,同時亦可阻止租金不合理地增加,使租客在沒有集體談判權的情況下,與業主處於較平等的地位。誠然租管並非靈丹妙藥,解決之道仍是房屋供應量大增,但問題是政府短期內還有甚麼良策,一勞永逸地保障基層市民住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