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遲收回粉嶺高球場 覓地起屋無從談起
粉嶺高爾夫球場的地契本於上月底到期,但政府最終決定續租,並以每年一元當作租金。這不但意味着政府須推遲收地,連帶在上址興建的公營房屋亦要延遲。本港的住屋問題水深火熱,港府不但要搞清楚富人打球重要,抑或是較為大眾的基本需求迫切,更要敢於善用閒置土地,還市民一個安居樂業的城市。
現時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平均長達5.5年,雖然當局去年表明全面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收回部分高爾夫球場作建屋用途,但這個遲來的正義又被推遲。高爾夫球場的地契於上月已經到期後,當局不但沒有立即回收土地,立即平整地皮,反而更提出「特別過渡安排」,將原本計劃用作興建公屋的32公頃土地,續租給球會三年,象徵式收取每年1元作租金;而另外140公頃土地則另立租約,且以1000元租金出租至2027年。
短期租土多而可用
政府強調建屋的技術研究進度理想,但在原址建屋的時間定會因此延長。據發展局長黃偉綸去年的說法,當局預計相關的詳細技術,應可在2021年初或之前完成,並預計該處可在2024年變成可建屋的「熟地」。可是,當港府決意將地皮續批至2023年底後,同時也意味政府要不是有能力在數個月內完成平整工程,就是被迫將項目一再延期,拉長基層上樓的時間,但由於高爾夫球場地形高底起伏不平,而且基礎配套不足,故黃偉綸的說法淪為「假大空」的機會甚高。
除高球場爭議外,政府亦不見有急市民所急,積極覓地建屋。據審計署7月的報告,截至2019年9月地政總署管理有5,582份牽涉2,411公頃土地的短期租約,而透過該署在香港地理數據站發佈的短期租約地理空間數據可以見到,這些土地當中亦有不少是位於屯門、洪水橋、青衣等基建完備的地區。另外,該組數據所公佈的204公頃短期租約土地僅換來每月8千多萬元租金回報,而審計署報告更指出2014至2018年間短期租約所得租金收入每年只有約13至16億元,反映它們對庫房收入的效益不彰。因此,在房屋需求殷切時,政府倒考慮不如見縫插針,善用閒置資源覓地建屋。
雖然林鄭政府曾誓誓旦旦要解決本港的房屋問題,去年又大搞土地辯論作勢聆聽民意,但政府除了袒護高球會會員打球的權利,亦不見得有積極覓地,設想市民生活在劏房的窘困。雖然當粉嶺高球場公屋動工之時,林鄭五年任期早已過去,不必再為競選承諾負責,但當局看待高球場的態度,先是公然放生另外140公頃土地,後再推遲收回興建公建的土地,不但是倒施逆行,更是懼怕既得利益的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