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 為何政府依然反對失業援助金?
政府的第一期「保就業計劃」即將完成,第二期計劃正在籌備中,並於日後公布詳情,但似乎沿用首輪做法,最多會修補漏洞而已,即「保就業」為名「保僱主」為實。
最好的支援其實是失業援助金,且難得為民主派和建制派之共識。但官員多番拒絕設立,只以放寬失業綜援資格和單次派錢了事。「01觀點」已曾指出,資產限額加倍後也不過是17.6萬元,家庭稍有儲蓄也會超標,加上長久以來的污名,措施不會吸引大部分短期失業者。
保就業計劃大計恐落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曾指失業緩助金鼓勵僱員辭職僱主裁員,這說法大有斟酌空間。失業援助有限不是百分百補貼員工薪金,僱員不會一窩蜂放棄職位。那邊廂,僱主在保就業計劃也可以鑽空子,例如要求僱員放無薪假,或者「換出」高薪現職員工「換入」低工資員工等,為何政府只着眼失業援助金的漏洞?
再者,即使計劃沒有漏洞,也不代表能夠保就業,因為有企業難捱下去,考慮情願罰款也要退回補助。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早前接受報章訪問,疫症加上限堂食令重擊飲食界,薪金資助未能止血,又引述有連鎖集團考慮退還資金然後削減分店。若然這結果大規模出現,那等同宣告保就業計劃失敗。
第三,羅致光擔憂失業援助金尾大不掉,短期計劃變長期計劃,將加重政府負擔。他舉例,由亞洲金融風暴至後金融海嘯,花了大概廿年時間才回到全民就業,若然設立了失業援助金,政府耗費龐大。
按照保就業的思路,若然經濟繼續不景,政府亦要預留資金回應商界訴求,保就業也不會是短期計劃。再者,若然失業是社會的長期問題,那就需要長遠對策,全社會也要商討可以持續的失業補助方案,例如多方融資的失業保險,或者至少加稅以作失業保障。
跨黨派支持失業援助金
就連建制陣營,包括有成員加入行政會議的政黨,也公開要求政府加碼幫助市民捱過經濟低谷。經民聯在近日會見特首林鄭月娥,繼4月和6月後再度提出設立短期失業援助金。該黨建議計劃為期半年,每月補助不少於8,000元。
以本年第二季約24萬失業人口估算,總金額至115億元。若果人數升至30萬,金額將會是144億元。假若放寬一點,就業不足人口可獲半額補貼,以20萬人口估算,金額會是48億元,兩筆數目總計190多億元,涵蓋50萬人。至於第一輪保就業計劃,政府至今撥款至少430億元,承諾受薪僱員約187萬名。
兩個計劃受惠對象不盡相同,難以直接比較,但有一點毋容置疑,失業援助金可以直接針對最有經濟需要的一群,而且包括自僱者,政府亦不用浪費金帑補助較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
支持推出失業援助金的團體,除了經民聯外,還包括民建聯和工聯會。它們也有代表參與行政會議。接下來要問,當各方各派也要求政府加強失業支援,而政府依然故我時,這些團體是接受還是有進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