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環境日】新冠肺炎或使環保回頭路?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2020年6月5日也成為疫症爆發後的首個「世界環境日」。1975年,聯合國通過將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藉此鼓勵全球民眾環保意識,採取積極行動保護環境。如今疫症橫行,有如自然世界的反噬,人類為疫症付上沉重代價,地球環境卻意外得以喘息。這背景獨特的世界環境日,或許正呼喚人類是時候守護地球。
COVID-19可保護環境?
突如其來的疫症大大改變人類以往的生活模式,民眾減少外出、停止旅遊,世界經濟陷入停擺危機同時,衛星圖片上中國上空的空氣污染突然消失,全球碳排放量同時大跌。上月刊於《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指出,世界各地因疫情推出不同封城措施之後,今年截至4月初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去年同期下跌17%,中國、美國、歐洲、印度等多個製造王國無一倖免。
人類經濟活動放緩,工廠產能需求下降,導致能源業及工廠的總排放量下跌,其下跌量佔全球整體86%。各地封城凍結全球人口流動,亦使航空業碳排放減少六成,地面運輸下跌36%。從碳排放的數字看來,人類停止活動,或許是地球先生的一大福音。可惜生產放緩、碳排放減少,並不代表人類的生活習慣變得環保。單以香港為例,近月港人對衛生與方便的需求,已遠比環保來得急切。在疫症威脅人類存亡之時,相較起來「較不重要」的環保議題往往被人輕視。
疫症威脅當前 環保屢遭輕視
環保團體多年爭取摒棄獨立包裝的訴求,在疫情期間彷彿被一掃而空。商戶為免讓顧客擔心商品不乾淨,在疫症期間更傾向以獨立包裝給予市民信心。一田百貨回覆本港環保團體時便指出,礙於疫情令市民對食物包裝的需求增加,故此將早前免去部分生果包裝的計劃暫時推遲,留待疫情好轉後才會繼續推展。面對疫症威脅,近年始在超市興起的「裸買」文化亦受影響(即由顧客自備容器,在商店計量購買沐浴露等商品),縱然節省包裝與疫情摶播未必有關,但單憑觀感已令不少顧客卻步。
市民減少外出用膳、限聚令下小型食肆排長龍,能讓市民足不出戶叫外賣的網上平台生意大增。然而在方便背後,市民網上叫餐,自然無法自備餐盒。避用外賣盒及即棄餐具的「走塑」運動遭到沉重打擊。4月時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曾經調查港人外賣情況,推算出港人於疫症爆發後共叫4,710萬份外賣,比疫症前大幅增加74%,各種即棄餐具的巨大浪費令人擔憂。
碳排放量的急劇下降或許只是曇花一現,一旦經濟回復正常、各地生產模式不改,碳排放量不難重上昔日水平。對於COVID-19能夠保護環境的構想,社會不宜樂觀,然而市民多年建立的環保習慣,卻可能因為疫情一去不返。要求政府在疫症期間大力推動環保或許強人所難,市民亦未必有信心避選獨立包裝產品,或停用網上外賣。因此在疫症過後,要引導社會重回環保正軌,放下曾經為我們帶來方便的獨立包裝、即棄餐盒,應是政府未來環保政策的一大方向。保護環境的責任不在於疫症,只在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