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報告成防疫明燈 消委會的角色可以更重
香港持續出現懷疑新型肺炎個案,市民擔憂染病,紛紛戴口罩自保,口罩被搶購一空。網民和媒體更「翻叮」消委會的口罩產品測試報告,並視之為選購攻略。消委會近年予社會的印象就是比較商品性價比,但其更應獲擴大權力,更有效保障消費者權益。
兩年前測試報告成選購攻略
廣傳的消委會29款口罩產品測試,是在2017年12月公布。消委會按細菌過濾效率、顆位過濾效率、防液體滲透功能、售價等比較各式口罩,並邀請醫護專家講解使用外科口罩應注意的事項。測試後發現,有少部分產品的宣傳言過其實,另有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消費者毋須追購最昂貴口罩,亦可隔開病菌。
消委會測試在兩年前已曾廣泛報道,但受關注的程度遠不及近日,反映市民確實非常擔憂武漢肺炎傳入香港,冀及日戒備。另一方面,這也折射除了消委會報告之外,坊間缺乏類似具公信力的調查,市民因而重視該次測試結果。消委會的恆常測試可說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關鍵時候展現作用。
消委會為市民把關,值得肯定。然而,刊載測試結果的《選擇》月刊,其印刷版和網上版均需收費。雖然媒體廣泛報道測試結果,資訊未至於因為刊物收費而受窒礙,而且政府在2017年答應消委會三年撥款逾千萬元的要求,改善月刊網上版內容和其他網站資訊設計,但若然網民能夠免費網上瀏覽內容,則更容易取得一手內容,仔細比較產品評價。
根據去年財政報告,消委會取消《選擇》月刊收費,將會失去260多萬元的銷售收入,既中斷該會長期的收入來源,更加深財政赤字。政府恆常撥款消委會,去年達1.1億元,只要政府額外多撥約2.5%,就能填補損失。資訊流通對全社會的效益,例如減少錯買產品,減少投訴個案等,隨時不只這筆金額,相信市民會支持增撥資源。
《選擇》月刊應免費
消委會近年的產品測試受歡迎,諸如米線鈉含量的調查曾引起關注。再者,它不能只是「性價比調查機構」,而必須做得更多,包括督促商戶改善產品服務。就口罩缺貨而言,「01觀點」提議,消委會短期內應與口罩供應商合作打擊炒賣,處理投訴,亦要着手再測試口罩防菌能力,了解產品質素有否進步。
更根本而言,消委會要充分捍衞消費者權益,就必須充權。例如仿效內地、澳洲和美國等地,添上執法權和集體訴訟權。消委會若有執法權,便可集中處理涉及違法的消費案件,毋須政出多門,加強阻嚇力;擁有了集體訴訟權,消費者可以集結力量,透過消委會聯合興訟,訟費毋須是消費者討回公道的障礙。消委會轄下設立「集體訴訟初步研究工作小組」,亦是律政司轄下「集體訴訟工作小組」的成員,惟外界至今難以得知討論進展,給人拖字訣的觀感。政府和消委會必須適時交代,展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決心。
病症危機籠罩香港,除了醫療衞生部門是守護社會的前線,消委會的角色亦顯得無比重要,提醒了社會及政府,消委會除了負責為產品把關,監察物價,促進產品資訊流通,其實應該做得更多,增大權力,切實保障市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