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八人疑為王儲代罪 卡舒吉案折射的不公義與現實政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8年10月2日,沙特阿拉伯政府涉嫌派出共15人的暗殺小隊,分別乘坐兩架私人飛機前往土耳其,並在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內,殺害和肢解流亡美國的異見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國際社會口誅筆伐和不痛不癢的制裁下,沙特在一年多後終於完成「法律程序」,並將五名涉案人士判處死刑,三人監禁。這場「審判秀」不僅沒有抽出幕後主腦興師問罪,更似是企圖用代罪羔羊來掩蓋案件的真相,但美國竟然形容審判為踏出「重要一步」,並「鼓勵」沙特要有「公正、透明的司法程序」,實在諷刺。

卡舒吉於領事館辦理離婚證明時「離奇消失」後,不少表面證據指向暗殺小隊,惟沙特官方一直矢口否認。去年10月5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MbS)首次於訪問中開腔回應事件,宣稱卡舒吉走進領事館後,已在「幾分鐘或一小時」後離開。同月8日,沙特王子哈立德(Khaled bin Salman)亦緊跟官方口徑否認沙特涉案。但同月10日在土耳其傳媒公開的影片中,清楚記錄了暗殺小隊進入領事館的過程,沙特才在半推半就下修改立場,承認曾有此事。

沙特調查結論難令人信服

聯合國6月公布的調查指出,卡舒吉案不僅「違反國際法中禁止任意剝奪生命權的基本原則」,更重要的是,案情「所衍生的理論和指控卻難以改變沙特的國家責任」。可是,沙特的秘密審判不但沒有查明暴行幕後黑手,涉嫌與事件有關的MbS副手、前情報局副局長阿西里(Ahmed al-Assiri)和前高級顧問卡塔尼(Saud al-Qahtani)亦輕鬆逃過法網。沙特的副檢察官Shalaan al-Shalaan更在審訊後明言,「據調查顯示這宗謀殺案是沒有預謀」,與國際社會的調查結果相悖。

誠如聯合國報告指出,犯下謀殺罪的是「國家」,故針對暗殺小隊的制裁行動,充其量只是「煙幕」,以便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國家責任轉移開去。已公開的案情顯示,暗殺小隊中大多成員都是該國的軍事和情報部門的成員,當中更有一名法醫專家Salah al-Tubaigy。更甚者,團隊還包括高級情報官暨MbS的保鏢Maher Abdelaziz Mutreb,實在教人難以相信王室高層毫不知情。此案理應不是暗殺小隊成員因不滿卡舒吉的言論,一時衝動犯下暴行,反而似是官僚、行政部門根據上級計劃、授權和指揮所執行的「國家級任務」。因此,卡舒吉案所體現的是政府指令,而非個人意志。

誠然,一個人因服從上級指令而執行法外殺人,在道德和法理上均是難辭其咎。每名涉案人士分別執行的行動細節,都涉及官僚體系指揮鏈的層層授權,故即使這群幕後的「行政殺手」沒有直接謀財害命,但他們的參與卻是任務成功執行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個體儼如齒輪的官僚體系中,要釐清罪案的始末和責任,訴訟針對的不能只是個人罪行,如謀殺、酷刑和非法處理屍體等,更要有幕後運行中的無形制度。至少,若沒有當局的安排,相信暗殺小隊應當是乘坐經濟艙「出差」,而非私人飛機。

沙特阿拉伯處決卡舒特案五人,但不包括嫌疑最大的王儲親信,美國國務院官員卻表示為「重要一步」。圖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REUTERS/Erin Scott)

遜尼派阿拉伯的沙特秩序

沙特公布處決五人後,法新社引述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歡迎」裁決,形容是「重要一步」。更令人遺憾的是,在中東地區,除了土耳其公開直指判決是「醜聞」,埃及、阿聯酋、巴林等國繼續冷眼旁觀,免得影響與盟友的利益關係。阿拉伯世界的遜尼派國家,向來以沙特馬首是瞻。

卡舒吉案折射出的不僅只是國際社會在干預國家行政謀殺的無力,亦反映出逾半世紀以來,各國意欲建立依法而治的國際秩序,迄今仍是滿佈沙石,恃強凌弱的叢林法則尚未遠去。若國際社會真想建構依法而治、將生存權視作不容妥協的政治秩序,除了要建構多元協商、秩序為本的國際關係,還須想出有效的救贖措施針對國家行政機器的罪行,令政權不能漠視秩序而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