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大火】發展犧牲環境 世人寶貴的一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火災連續超過一個月仍未受控,環保組織將火災歸咎於近年巴西鼓勵伐林。是次火災必定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及加劇全球暖化,各國須加以警剔,改用可持續發展模式;消費者亦應為肆意消耗地球資源的消費習慣負上責任。

巴西雨林火災大增

亞馬遜雨林火災持續逾月,引發各地對全球暖化的關注。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指,今年巴西的火災近7.3萬宗,按年升近80%及打破歷史紀錄,當中逾半火災發生在亞馬遜雨林區域。INPE認為火災增加與伐林有直接關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同樣指出火災是森林砍伐增加的結果,因為當地主要伐林方式是燃燒樹木。伐林亦會影響地區降雨量,導致乾旱、森林大火與全球暖化形成惡性循環,而政府正逐步廢除環保政策及鼓勵伐林,則罪加一等。

非法伐林的情況在當地十分普遍,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學系教授Rachel Garrett去年曾指,亞馬遜森林是世界出口食品的主要來源,巴西亞馬遜森林區域中約12%,即9,300萬英畝土地用於農業,主要為畜牧及大豆種植。由於經營畜牧需要大量土地,故農民持續非法伐林開墾耕地。

+1

新經濟政策加速伐林

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上周三(21日)指大火是天災而非人禍,批評環保組織惡意散播消息,甚至指控環保組織因為政府削減資助而故意放火,只為打擊他及巴西政府。但博爾索納羅未能提出實質證據,後來更改口說只是懷疑環保組織。

不論成因為何,面對雨林大火,博爾索納羅未有及時調配資源滅火及推出保育措施,盡快修復生境,更向環保組織施壓,無疑未盡政府的環境管理責任,漠視經濟發展下伐林對環境的影響。

面對債務問題,巴西多年來一直積極開發天然資源。政府原本有環保措施及保障制度作平衡,不過,博爾索納羅在競選期間,已矢言巴西會退出《巴黎協定》,並有意進一步發展亞馬遜雨林,相信包括將核電和水力發電擴展到亞馬遜。至其年初上任後,先後撤銷兩個處理氣候變化政策和一個打擊非法森林砍伐的部門。今年四月,他削減環境與可再生自然資源研究所的預算約24%,估計打擊監督非法森林砍伐及執法工作。他亦對監察組織毫不手軟,INPE近月發表報告,指7月森林砍伐量按年增加278%後,博爾索納羅以影響國家形象為由,解僱了機構負責人。

早在競選總統時,博爾索納羅便承諾開發亞馬遜雨林的經濟潛能,以重振巴西經濟。2019年1月上任後,當地「去森林化」的問題更加受到關注。(資料圖片/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伐林遺害終自食其果

開發雨林,或可在短期內帶來經濟收入及提高就業率。去年巴西農產品出口額達1016.9億美元,按年增長5.9%,而農林及漁業增值佔GDP約4.4%。然而,租借森林土地、發展出口農業及商業伐木等,也有其污染治理及社會成本,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養分循環及原住民生活,最後可能得不償失。若當地不加以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如仍欠缺完善牌照制度、可持續耕作方式、伐木規管、貪污問題等,必令雨林環境持續受破壞,成社會發展的隱憂。

另一方面,農業伐林滿足全球貿易下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亦需為環境破壞負上一定責任。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ABIEC)稱,去年全國破紀錄出口約164萬噸牛肉;美國農業部統計則指出,巴西牛肉主要出口亞洲,特別是香港和中國大陸,分別佔24%及19%。根據立法會文件,2017年香港從巴西進口留用牛肉約2億公斤,加上其他肉類共約4.8億公斤,足見數量之大。

2017年進口巴西肉類產品佔本港進口肉類產品約30%。(來源:文法會文件)

經濟活動如採礦、農業、畜牧、商業伐木及運輸道路發展等,令當地雨林的整體生態系統遭受破壞。身處香港看似距離遙遠,但其實亦無法避免伐林帶來的禍害。伐林會減少二氧化碳吸收,加劇全球暖化,融冰導致海平面上升,本港低窪及填海地區可能受威脅,增加各區水浸的機會;高溫下增加死亡率,以及登革熱等疾病傳播機會,影響深遠。

歸根究柢,在消費全球化的年代,每個人都對保護「地球之肺」有責任,應正視熱帶雨林的污染並培養環保生活習慣,令地球資源達致可持續發展。

2017年巴西肉類產品進口及留用量(來源:立法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