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快樂 房屋問題比政治更嚴峻
香港近年瀰漫一股悲觀情緒,年輕人身處此氛圍之中,無可避免會沾染負面感覺。香港城市大學上周二(7月30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在《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前,香港年輕人的開心指數以及對生活質素的滿意度,已經遠較新加坡年輕人低。香港政府聲稱會解決青年問題,但過去制定的政策卻藥石亂投,迴避核心問題。隨著港府的管治失效,這個城市只怕難見年輕人的笑容。
房屋問題百孔千瘡 香港青年滿腹憂愁
今年1月至6月初,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學系教授黃成榮進行「青年人開心指數研究:香港及新加坡兩地比較」調查,訪問香港及新加坡共2,304名40歲或以下青年人。在滿分為10分的標準下,香港年輕人的開心指數只有6.8分,低於新加坡年輕人的7.48分。研究發現,於11個生活質素項目中,香港年輕人最不滿意的是房屋狀況,僅得3.87分,其次為4.79分的政治及社會和4.87分的環境,均屬不合格水平。
城大於2015年曾進行同類型調查,香港年輕人的開心指數只有6.94分,可見四年後數字呈跌幅,反映香港人仍處於不開心的狀態。當時除了因為「雨傘運動」結束不久,年輕人有悲觀情緒外,住房狀況同樣是導致青年不快樂的首要原因。
香港青年開心指數研究:2015年及2019年平均分比較
2015年 | 2019年 | |
1) 整體開心指數 | 6.94 | 6.80 |
2) 生活質素滿意度 | ||
房屋 | 3.88 | 3.87 |
政治及社會 | 4.28 | 4.79 |
環境 | 4.78 | 4.87 |
醫療保健 | 5.91 | 5.48 |
年輕人渴望擁有一個「安樂窩」,但政府的房屋措施往往只是蜻蜓點水,未能有效針對結構性問題。首先,政府的房屋政策一直以置業為主導,甚至為了推高自置居所比率,限制公營房屋建屋量。目前公營房屋供應嚴重短缺,新建公屋單位每年不足1.5萬個,未來五年公屋供應量更會斷崖式下跌。根據房委會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已達5.5年,而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更受配額及計分制影響。
其次,在港府政策失衡和地產商利益主導的情況下,新樓動軏千萬起計已是平常事,想「上車」的年輕人若沒有「父幹」,置業可謂遙遙無期。即使不求置業,只求租住一個安樂窩,租金也嚴重脫離港人經濟負擔能力。地產商愈來愈多「蝸居」推陳出新,但安居遠不只是有一容身之所便了事,而是要能合理生活,滿足基本所需。在這種捱貴租、住蝸居的普遍情況下,下一代年輕人不感快樂,是自然不過之事。
要展現改革決心 須聆聽青年聲音
林鄭月娥在2017年7月1日的就職特首演說中時言之鑿鑿,聲稱「明白年輕一代對前景的迷惘」,承諾「找出事情的癥結,更宏觀地為香港謀劃出路」。然而,她大張旗鼓舉辦一場「土地大辯論」後,最終仍然拒絕接納全面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亦不肯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閒置農地等,完全未能回應社會的住屋訴求。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引發大規模反政府浪潮,年輕人甚至不顧暴動罪等嚴重罪名,訴諸街頭抗爭,毋庸疑置反映了他們的不滿情緒之嚴重。一方面,這與政治爭議關係甚大,正如城大的調查亦指出,政治及社會狀況是青年最不滿意的範疇之一,值得4.79分。但另一方面,深層次的經濟及民生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當中尤以房屋問題為最明顯的表徵。政府若仍不肯痛定思痛,徹底改變目前的管治模式,年輕人只怕會愈來愈不快樂,令香港淪為名副其實的悲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