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脫罪 香港人卻仍未脫苦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曾蔭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上訴得直,終審法院撤銷其定案及判刑,各界紛紛稱慶。在林鄭月娥政府面臨九七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民望剛剛跌破有史以來特首最低評分時,這個消息傳來,予港人而言,確實心有戚戚然。

當年曾蔭權審批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的數碼廣播申請時,未有主動向行政會議申報其將在卸任後租用該公司主要股東黃楚標的深圳東海花園的住宅,並接受黃斥資350萬元替物業裝修。然而,類似的事發生在其繼任人梁振英,被質疑收取澳洲企業UGL的5,000萬元報酬,未有向行政會議申報,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未有向海外大律師徵詢獨立法律意見前,便草草宣布證據不足,不作起訴,予人有偏私之感。難怪,社會部份人士對曾蔭權抱不平。

曾蔭權因外遊未有親到法院領取判辭,他在上月與妻一同出席終極上訴聆訊時,明顯已開懷多了,最終亦上訴得直,洗脫所有罪名。(資料圖片)

梁振英在卸任後更晉身全國政協副主席一職,位列國家領導人之列,又終日在社交媒體狙擊個別傳媒,挑動社會矛盾,為中央添煩添亂。相反,曾蔭權淪為階下囚,訴訟反反覆覆歷時七年之久,最終雖然遭終院撤銷定案及判刑,卻已經飽受了二十個月的牢獄之災。

然而,若只因出於對司法不公之義憤,對曾蔭權遭遇之同情,而把他當作一個好特首去懷念,則是善忘無知。曾蔭權治下七年,香港經歷貧富懸殊、官商勾結的新高峰。曾政府上場後堅持停建居屋,讓地產商牟取暴利,港人的住屋問題卻不斷積壓,種下了今天樓價歷史新高的禍根。曾蔭權與地產商的關係匪淺,在後來一連串接受富商的禮物及款待可見一斑。社會當時熾熱的反富情緒,豈是偶然。

跟富商過從甚密,對窮人懶理死活,正是曾蔭權政府的寫照。曾蔭權任內曾建議為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引入資產及入息審查,觸發社會嘩然,時任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更在立法會內掟蕉。曾蔭權最終因各界壓力而擱置建議,卻把其反常羅賓漢,劫貧濟富之本質表露無遺。

2010年1月16日至17日,反高鐵運動示威者包圍前立法會大樓,要求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話,最終演變成為警民衝突。(Getty images)

曾蔭權任內又推出十大基建計劃,港島南線、沙中線、高鐵、港珠澳大橋、西九文化區等同時上馬,令工程界陷嚴重人手荒,政府又為了趕工而忽略的工程質素,以致剪鋼筋醜聞愈爆愈臭,曾蔭權正是始作俑者。其任內又推動兩鐵合併,養成港鐵這一個不受監管的巨型架構,不斷在沿線上蓋興建物業,搞地產而忽視服務質素。更在一篇文章引領匯上市為政績,視其為香港經濟發展與轉型的重要一步,令人啼笑皆非。

有人說曾蔭權的七年管治,是唯一沒有發生大型示威的時期。相比起2003年反廿三條、2014年佔領,以及今年的反《逃犯條例》修訂,社會相對穩定。然而當年曾蔭權「發展是硬道理」的經濟模式,不重民間保育的訴求,令反拆卸天星、皇后的運動爆發,也催生了新一代的本土運動。2010年反高鐵運動萬人包圍立法會,早有聲音要衝進議會阻止表決,險些釀成暴力衝突的憾事。而2012年梁振英甫上任便爆發的反國教運動,其課程本身便是曾蔭權政府推動,只不過是其剛巧落任,才避過一場危機。

比起其餘三名特首,曾蔭權民望平均來說的確較高,不過若然因今天制度崩壞、管治差劣、政府威信蕩然無存、人民對前景感絕望,而將曾蔭權管治下的香港幻想成花花世界,則是自欺欺人。而從董曾梁林四人的管治都徹底失敗可以看出,審視及改革制度,才是解決香港問題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