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漠視「N無」 家庭主婦苦況誰人知?
今年已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第三份以其名義發表的預算案,大眾關注預算案對市民的補助。事實上,去年預算案發布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已表示,當中未有惠及如基層家庭主婦等市民,需要以關愛基金項目照顧預算案涵蓋不到的群組。不過,有需要人士理應得到恆常資助,總不能每次只靠關愛基金小修小補。政府應將家庭照顧者的福利保障納入整體財政預算的考慮範圍,為民紓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仍然忽視家庭主婦的權益。政府雖增設社福設施,又增加安老院宿位及資助日間護理名額,並加強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及康復服務名額。此外,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額外一個月津貼,並寬免課稅等。不過,家庭照顧者未能直接受助於相關措施。
照顧者津貼未完善 勞動價值未獲認可
家庭主婦雖然沒有直接在勞動市場內賺取收入、繳納稅款,但並不代表他們毫無經濟作用及社會貢獻,家庭照顧者除了提高家人的生產力和生活質素,亦填補了公共福利服務的不足。然而他們因忙於應付家務,只可偶爾從事兼職,在經濟結構內常處於弱勢。事實上,照顧家人本屬勞動,亦創造社會價值,家庭主婦理應得到經濟補償。
目前不少國家或地區政府會為全職照顧者提供津貼,如英國有提供照顧者津貼(Carer’s Allowance),瑞典有家長福利(Parental Benefits)等。政府應跟上國際步伐,為照顧時數達某一水平的照顧者提供津貼,舒緩因長時間照顧家人而無法外出工作者的經濟壓力。
政府雖然從關愛基金撥出照顧者津貼,但其制度並不完善。「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三期,以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二期於2018年10月開展,但相關受惠名額共有8,500個,而且門檻甚高,如不得同時申請兩項資助、不能同時領取綜援等,資助金額只有每月$2,400,同時照顧超過一名長者或殘疾人士,才可每月最多獲$4,800。不過,津貼不應只被視為扶貧措施,照顧者的勞動價值應被社會認可,政府應檢討現有津貼政策,同時加強對無酬勞動者的津貼保障。長遠而言,政府應完善無酬家務勞動者的退休保障,令他們可獲得經濟自主的能力,並盡快推出完善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婦女就業支援不足 託兒服務杯水車薪
另外,政府經常強調要釋放婦女勞動力,預算案亦增撥約1億5,600萬元改善幼兒照顧服務,包括提高幼兒中心服務的資助水平;改善人手比例;制定幼兒中心的規劃比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表示,政府將於2021年度前增加4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並加強社區保母的訓練、增加服務獎勵金 ,以及改善互助幼兒中心的人手編制。
然而目前託兒服務供不應求,地區分布不均,政府仍須正視長遠的地區需求、管理質素及資助水平。截至2017年12月,資助獨立幼兒中心與附設於幼兒園的幼兒中心託兒的名額共30,522個,當中只有約7,000個為資助名額,及主要提供全日制兩歲或以下服務的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738個。截至2017年年底,南區、離島、觀塘、黃大仙、西貢和大埔六個地區沒有資助獨立幼兒中心,雖然政府將分階段在北區、觀塘、葵青、沙田及元朗額外提供合共約400個此類名額,但仍有五區沒有資助獨立幼兒中心,不少幼兒仍需跨區尋找相關服務。
此外,社會福利署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推出超過十年仍然欠缺規範,各區營運機構仍以義工形式招募保母。惟有關計劃欠經濟誘因,義工人數分布、服務時數及質素沒有保證。
政府財政盈餘屢創新高,大眾期望財政預算案能真正為民紓困,尤其過往對照顧者或在職家庭支援不足,不少民間團體提倡舒緩家庭照顧者的工作量,讓其得到休息及發展事業。是次財政預算案的撥款措施卻未見新意,令人失望。為政者須考慮不同階層的需要,不應遺漏默默為社會付出的一群無酬照顧者,政府有責任保障各階層的權益,為推動民生事務展現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