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經濟陷崩潰邊緣 換個領袖可解決問題?
上周三(23日),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Juan Guaido)在美國背書下,自行宣誓就任臨時總統,欲藉此推翻馬杜羅(Nicolás Maduro)政權,更獲不少美洲國家支持。乍看起來,馬杜羅承襲自查韋斯(Hugo Chávez)的革命路線,即使尚未結束,亦難以為繼。但委國政局動蕩的主因,是連串經濟政策管理失當所致,歐美支持瓜伊多所搞的「另類政變」,也難以把委國拉回正軌。
追溯至查韋斯上台前,委國的政經制度早已千瘡百孔。不論是查韋斯或馬杜羅,其激進的社會理念和政策,充其量僅可緩解眼前的經濟分配不公,短暫遮蓋制度缺失,即使他朝換了一個瓜伊多上台,結果也只是緩解了民怨。
回想查韋斯在任時,常被外媒稱為「民粹強人領袖」,而他冒起的歷史脈絡,跟現時的該國政治氛圍,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雖說現時委國是拉丁美洲的動蕩之源,但早在查韋斯上台前,該國原來曾是南美洲最富饒的國家之一。上世紀70年代,委國更是世界最富有的20個國家之一,人均生產總值更高於同期的西班牙、希臘和以色列,比英國僅低13%。可是在80年代開始,疲弱的石油價格扭轉了經濟增長勢頭。在石油收益大減下,當局不得不削減公共支出和社會福利,而貨幣貶值也帶來了惡性通貨膨脹,民不聊生。誠如學者Moisés Naím和Francisco Toro所指,查韋斯是夾着選民對經濟分配不均的怨憤,成功掌權,但不均又是普遍存在的貪腐所致,故跟現時委國的情勢實有雷同之處。
結果,1999年查韋斯帶着激進的改革倡議,深得求變的民眾支持而上台。就任後,他不但否定了美國多年來在區內力推的新自由主義路線(政治和經濟自由化),並提出了「21世紀社會主義革命」為理念,嚴詞批判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霸權。儘管自此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但他執重以國家經濟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在教育、醫療和房屋等方面拯救了不少貧苦階層,也使民眾憶想起舊日的風光。
不少評論都把現時委國的經濟亂局,與「資源詛咒」拉上關係,指查韋斯主政時,過於依賴賣油收益,沒有及時推行產業轉型,令經濟結構單一,故油價在2008年見頂回落後,委國的財政入不敷支,才使馬杜羅接手後亂象叢生。但撇除委內瑞拉不談,現時還有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卡塔爾、伊朗、阿塞拜疆等國家,是依賴單一化的財政收入,以出售天然資源來支撐國庫開支。但為何上述多國沒有出現委國的亂局?
須知,委國的亂局實非轉個領袖便可迎刃而解。一如早年查韋斯深明石油業被跨國大財團掌控,經濟成果難以讓基層市民平均分享,故上任後陸續把石油業國有化,奪回「石油主權」,擺脫以美國財團為首的經濟從屬地位。奈何,卻造就了一家貪污叢生的國營石油公司PDVSA,連前石油部長馬丁內斯(Nelson Martinez)亦因捲入貪污案而被捕;同樣地,查韋斯主政時,欲以外匯管制來維持入口貨物的價格穩定,使窮人能夠負擔得起,但後來又因官方匯率和黑市匯率的差距漸大,誘使不少官員和商人套戥貨幣,謀取私利,走私石油和食品到鄰國圖利。就此而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僚作風,實跟查韋斯上台前的委國不遑多讓。
縱然查韋斯主政時,其扶貧政策讓民眾看到了新希望,但管治歪風卻從來沒有在委國消失。平情而論,過去委國左翼的政策,曾經為拉丁美洲帶來一條可取代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模式,也間接推動了左翼思潮在該地區重新崛起。
但是,再好的理念,也要清廉的政府和連貫、一致的政策配合,方可實踐。觀乎委國的發展歷程,不論卡爾德拉(Rafael Caldera)、查韋斯、馬杜羅也好,他們都沒有正視和扭轉如癌細胞般擴展的管治歪風,慢慢使既得利益者的勢力,能摻進民眾生活的每個細節,以權謀私。「資源」本身不會導致混亂,帶來「詛咒」的是管治制度和作風。即使瓜伊多能靠政變上台,委國民眾依然要面對換湯不換藥的政經制度,難言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