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大禍臨頭 代議士用處何在?
本周二(15日),英國國會將對首相文翠珊提出的脫歐方案進行表決。事前,不少人預料方案難獲通過。就此,文翠珊日前發表署名文章,公開呼籲議員「停止玩弄遊戲,為國家做正確的事」。文翠珊雖指出了部分政客為求選票,忽略了社會整體利益的投機者思維,但無助解決當前的政治困局。一旦方案遭否決,不僅文翠珊的相位或難逃一劫,全國亦要另覓出路,包括考慮單方面推遲脫歐、提前大選、甚或以「二次公投」來收執殘局。一眾政客只有認清處境,引領民眾理性地討論種種方案的利弊,方可在風高浪急的情勢中找到方向。
向左走、向右走都是死路一條?
文翠珊的脫歐方案須在國會獲得320票才可通過。雖說執政保守黨和盟友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共有327席,惟已有報道指出執政聯盟中,僅有29名議員表明支持方案,可見方案獲通過的機會微乎其微。正因如此,不論政黨和民間,近日都紛紛提出其他替代方案,如推遲脫歐、向英揆提出不信任動議,甚或二次公投等,以避免方案遭否決後,英國被迫接受硬脫歐。
儘管另有報道指出,歐盟正準備把脫歐限期至少推遲至7月,但此舉充其量只能為英國爭取更多時間,後續還須看英國社會能否認清處境,求同存異,提出既符合英國利益和民情,且歐盟又能接受的「最終方案」。不過,現時距離預定的脫歐期限只有兩個多月,上述各項方案能否協助英國擺脫陰霾,難言樂觀。
觀乎提案,大多都是紙上談兵。例如,在野工黨有意在文翠珊的方案遭否決後,向她提出不信任動議,以解散國會,提前大選。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曾表示,若工黨重新掌權,新政府將與歐盟重新商討脫歐安排。聽起來容易,惟實際執行時不僅要得到國內民眾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早已堅稱協議不能重新談判的歐盟成員國一致首肯,談何容易?
那麼,推動二次公投又可行嗎?若要再辦公投,國會須通過相關法規,這亦意味着脫歐程序須要延長。縱然歐盟已着手準備,但以二次公投「了解民意」,又是否真正能夠化解社會分歧呢?事實上,公投只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遊戲,動輒把未有廣泛共識的議題,訴諸公投方式解決,說穿了只是把多數人的意願,強加於少數。或許,經歷兩年多的討論,現時英國國民漸漸了解到脫歐弊多於利,可是現時仍有為數不少的脫歐支持者,一旦二次公投成功翻盤,決定留歐,不但令「首次公投」變得兒戲,也難使脫歐派心悅誠服。
歸根究柢,現時英國騎虎難下,或多或少是一眾目光如豆的代議士自招的惡果。
代議士應有承擔
前首相卡梅倫作出政治賭博,以讓民眾做出「正確決定」為名,試圖藉公投來弱化英國疑歐派的聲勢,豈料把英國拋入政治漩渦。過去脫歐派天真地向民眾推銷「魚與熊掌兼得」的脫歐方案,同樣是沒有克盡己任,脫離政治現實,選擇性地向選民陳述有利自身立場的理據,令好些選民在未知悉全盤資訊下作出決擇。結果在親歷脫歐亂象後,愈來愈多人支持留歐。
誠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Matthias Matthijs指出,很多脫歐的支持者從未理解到自貿區(free trade area)、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和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之間的差別⋯⋯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只能出現在後兩者的組合,故離開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也意味着重設邊境(假設科技維持現有水平)。現時爭吵不休的北愛邊界問題,正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例子。這點不論是脫歐還是留歐派,都需要向民眾清楚交待現實,好讓民眾作出決定。
兩年多的脫歐歷程,不單反映民眾的共識至關重要,亦是時候反思代議士在政權和群眾之間的角色。代議士本為上述兩者之間的橋樑,責任不只是監察政府、反映民意,也須藉自身的專業知識,引領輿論走向,作出符合社會長遠利益的決定。但綜觀近年的環球時局,不少政客為討好選民,無視制度和社會現實,開出空頭支票,反為社會動蕩埋下種子,受苦的卻是自覺被充權的選民。
脫歐鬧劇發展至今,所造成的社會撕裂難以一朝修補,不論是二次公投或是重新大選,英國更需要一個勇敢承擔、顧全大局的政治領袖,坦誠地告知民眾的現實處境和可行選擇。即使要推翻公投結果,令一眾政治人物成為國際笑柄,亦總比無序脫歐的社會亂局為好,這也是民主制度中的寶貴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