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一計劃」月均申請僅30餘宗 政府「三成電動車」夢難圓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在本財政年度推出私家車「一換一」計劃,舊私家車換電動車可獲上限25萬元首次登記稅寬減。然而,新登記電動私家車數目,月均只達三十餘輛。按此速度,香港難以實現早年目標,在2020年將電動車及混能車數目增至佔全港私家車數量三成,遑論改善路邊空氣污染、加強能源效益、控制私家車增長。政府必須檢討優惠措施,以及增建充電器等基建,以免落後其他大城市。

減碳的行動,還需要許多,IPCC建議大眾減少進食肉類、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發電,改以電動車代步、擴大植樹範圍等。香港的施政報告,涵蓋了多少?(資料圖片)

「一換一」計劃推出 燃油車增長不減

香港交通擠塞和路邊空氣污染嚴重,長遠而言,政府要限制私家車增長,鼓勵港人選搭公共交通工具,並加強共乘及電召服務。短期而言,政府應鼓勵購車、換車的市民選擇電動車。

政府思慮不周,去年四月起,以控制私家車增長為由,大幅削減電動車登記稅寬免額至9.75萬元。結果,電動車銷情銳減,燃油車銷量繼續增加,加劇交通擠塞及空氣污染。官員受盡千夫所指,今年四月起調整政策,推出俗稱「一換一」的計劃補救。按計劃,合資格的車主購買新電動私家車,並銷毀符合條件的舊私家車,可獲較高首次登記稅寬免額,上限為25萬元。

然而,現計劃的反應平平。環境局在本周三(24日)回覆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的書面質詢,由三月開始至九月底,累計有257輛新登記電動私家車,平均每月36.7輛,當中僅169輛來自「一換一」計劃。這個數字較低額寬免時期的每月十至二十宗新登記稍有增加,但未回復至免除首次登記稅時期的水平。另一方面,三至九月的總體已登記私家車每月平均增加1,190輛,反映大部分的市民仍然選擇燃油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在財政預算案上宣佈電動車「一換一」計畫,被質疑成效有限。(林若勤攝)

政府宜放寬稅務優惠 加強購電動車吸引力

立法會議員和車主團體指,「一換一」的條件過嚴,令受惠車主減少。這包括車主須持有汽車至少三年,車齡至少六年,舊車取消登記前兩年須有至少20個月有效牌照等。觀乎數據,若果將擁車期由三年削至一年,合資格車輛即時增加約一半至最少27萬輛,有望增加換車量。

政府解釋,設置這些關卡,本意是杜絕有人先引入舊車再換新電動車,避開稅項,也避免二手車炒賣。這些解釋不無道理,但若要防止濫用優惠又要保留政策吸引力,政府可以考慮降低擁車期標準,而愈老舊的私家車,在換電動車時可以獲得更多稅務寬免,以吸引稍有負擔能力的車主轉購電動車。

歐洲多國已把電動車視為未來陸路運輸的核心工具。圖為位於瑞士伯恩的Tesla電動車超級充電站。(VCG)

充電設備不足 港府須急起直追

電動車要普及,須進一步增加充電站。近日電動車生產商 Tesla 在九龍開展全亞洲最大的電動車充電站,新增50個站位,的確稍舒充電站緊張狀況。計及此批站位,全港充電器逾2,000個。現時本地約有1.1萬輛電動私家車,粗略計算,每個充電站可服務五至六輛車。乍聽之下,這個比例好像足夠,其實問題重重。

首先,新界充電站的密度比港九低,新界車主晚間難在住處附近充電。第二,細看充電速度分類,中速電站只有三成多,另有四成充電器只達標準級別,完全充電需時六至七小時,即使充至五成電量也需要三、四小時。充電時間長,增加了輪候時間,為車主帶來不便。另外,曾有非電動車佔用電動車站泊位,更曾有發展商疑為享總樓面面積寬免,設立沒有接駁電源的充電站

政府一直認為,公共充電站只是輔助角色,又引用國際組織報告,指沒有電動車與公共充電器的比例標準。縱然沒有通用比例,港府可按市面電動車的種類、數量、預計充電時間和分布,估算多少充電站才能滿足充電需求。內地在2015年訂立目標,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套一座公共充電站。到2020年,國家要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當中,太原市的目標為每四輛車有一個充電站,總數共5,000個。當地市政府積極配合電動車使用,值得港府借鏡。

其次,鑑於有私人屋苑居民擔心,設電站會加大電力負荷和要攤分電費。政府可以加強與電力公司合作,提升裝備和多加解說,消除業主疑慮。第三,政府應加快在公共停車場增設中速充電站,縮短充電時間,容納更多車輛充電。充電設施充裕,充電過程更快捷方便,相信有助電動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