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研發太陽能板巴士 綠色運輸之路仍舊迢迢
九巴日前發布自行研發的第二代太陽能發電裝置雙層巴士,預計明年下半年起服役。太陽能供電系統能驅動抽風機,加快降低車廂溫度及為USB插座供電。九巴第一代太陽能板巴士已經在路面行駛,但仍有不足,九巴針對香港天氣悶熱、車廂溫度容易飆升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值得讚揚。不論在交通還是其他方面,香港不乏有心人和機構推進科研,政府應該時刻與業界聯繫,如何按部就班提升能源效益。
新裝置可加速降溫減耗油量 改善設計針對本地問題
九巴在上年推出第一代自行設計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雙層巴士。巴士車頂裝有多塊太陽能板,轉化的電力可以驅動抽風系統。當巴士停車熄匙時,太陽能發動的通風系統會將車廂的熱空氣抽出車外,車廂溫度可降低攝氏五至十度。當巴士再次開動時,由於車廂內的溫度較低,空調系統便能在更短時間內降溫,從而降低柴油的使用量。
第二代太陽能巴士增加了太陽能板數目,提升電力轉化效能。車頂加裝鋁架,可以隔熱。在引擎運作時,太陽能電力可以直接供電給冷氣系統散熱風扇。抽風量提高約2.5倍,耗油量則可降低3%。更重要的是,太陽能板系統會成為新購巴士必備裝置。
太陽能巴士不是新鮮事。在2013年,澳洲阿德萊德市已有全太陽能單層空調巴士運作。遠至非洲烏干達,首部太陽能單層巴士在2016年服務。九巴的創見,在於針對引擎停止運作後,車廂溫度迅速攀升的問題。香港夏季異常炎熱,九巴曾指出巴士車廂溫度可高達攝氏五十多度,相信不少搭客也試過在首站上車後,感到車廂異常翳焗。如果裝置能夠在巴士,以至小巴、校車等普及,甚或可以避免汽車熄匙後兒童意外被焗死的悲劇。
低碳運輸出師不利 進展不順
其實,九巴的太陽能裝置巴士,也是香港低碳排放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香港的低碳排放汽車的發展道路並不平均,2009年本地研發的電動車MyCar推出,但因為政府和財團冷待,品牌和技術於三年後出售予美國公司,恨錯難返。
此外,幾年來,即使電動私家車在香港的使用量錄得增長,但仍僅佔私家車數目約2%。政府更於去年財政預算案宣布取消全數豁免首次登記稅,重擊電動車銷情之餘,更推升燃油車銷量,直至今年才再放寬稅務安排,糾正錯誤。
在私家車以外,為提升路邊空氣質素及促進環保工業發展,政府自2011年起,推出「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至今年五月底,基金共批出124個試驗項目,包括電動車、混能車及巴士太陽能空調系統。
基金縱有滿意成果,但難言有效推廣綠色運輸。環保署曾於2017年1月調查參與機構,結果顯示,巴士太陽能空調系統的試驗結果正面,可節省一成燃料開支。混合動力在較多剎車及起動操作的情況,較能發揮燃料效益。有參與試驗的輕型貨車機構,已經或有意額外採購混合動力貨車。
在巴士方面,政府明言「政府的最終政策目標是全港使用零排放的巴士」,專利巴士公司透過計劃引入電動及混能巴士。其中九巴和環保署評估現役電池巴士的電池續航力低於需求,而且充電時間較柴油巴士入油時間長,部份需要調整至較短程路線。再者,當倫敦已經試行全電動雙層巴士,九巴仍稱在研究階段,相信電動巴士要普及,仍要等待好一段日子。
的士的反應更糟。《香港01》曾經訪問電動的士車主,指因為電池續航力在使用幾個月後大跌,機件容易變壞,充電耗時加上充電站不足,試驗期後不少的士改裝或重新登記為私家車,現時全港只有一輛已登記電動的士。
設計環保車 香港有能力只欠決心
外地研製的車輛,未必適應香港獨有的地理、氣候和營運特點。前段提及之的士車主,曾抱怨製造質素和服務不佳,署方需要深入探究說法是否真確。若果屬實,署方應考慮物色其他牌子再次試驗,甚至由政府統籌研發,生產適合香港道路環境和氣候的車輛。
近年,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學生研發太陽能電動車,更參加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奪獎而歸。這證明香港有自行研發再生能源汽車的能力。政府今次不應怠慢,應該與大專院校探索,如何持續在技術和產業化方面支援,進而研究能否設計更大型的車輛,「香港設計」的綠色運輸得以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