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閘機擬增設QR Code付費 過閘時間或延長 但有藥可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人其中一個夢魘,是港鐵閘機前滿佈人龍,等候出入閘。港鐵閘機打算新增二維碼(QR Code)及信用卡等支付選項,不少市民大感抗拒,甚至認為此舉是「大陸化」。究竟惡夢會否成真?這要視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支付系統模式,二是乘客付費習慣。八達通卡預計可見將來仍然是主流,而二維碼系統造成的影響,未必如想像中嚴重。

港鐵早於2015年,已於機場快綫採用 QR Code 充當車票,不過當時並未援電子錢包。(港鐵FB圖片)

港鐵先後在今年五月和七月公布兩項投標資格預審邀請,一是在閘機安裝二維碼付款系統,二是在部份路線更換閘機,加入可以掃瞄二維碼和拍信用卡付車費的功能。

消息一出,不少網民擔心二維碼付費啟用後,車站秩序大亂。例如有人會到閘口才取出電話,開啟應用程式,再要花時間對準掃瞄器,還有機會掃瞄不成,要重做幾遍。只要有三數位乘客出問題,付費時間拖長幾秒,就形成長長的人龍,阻礙出行。大部份人也認為八達通卡是最方便快捷的付費方法,不會使用其他工具,質疑港鐵此舉是討好內地。

的確,傳統八達通讀卡器交易時間只需 0.3秒,而且拍卡步驟簡單,一般人輕易完成。八達通的無線射頻配合近場通訊技術,支援離線操作,用戶不需使用手機,更不需上網交易。這是八達通啟用廿年至今,仍然十分普及,雄霸交通工具支付的一大原因。再者,有少部份網民以機場快線二維碼出現阻滯來類比,認為大規模使用後,問題更大。

港鐵計劃在入票閘口加設二維碼支付系統,Visa表示已經遞交了計劃書。(資料圖片)

雖然如此,如果因為八達通足夠,而拒絕增加支付方法,那就限制了選擇。首先,港鐵投標資格預審邀請列出,同時新增二維碼及信用卡等支付選項,而非只有二維碼。如果招標及改造閘機順利,日後港人仍可使用八達通卡,或者選用信用卡拍卡或內附電子信用卡的手機付費。

其次,依據招標文件,港鐵採用的二維碼付費系統,是「先乘搭後付錢」(travel first and pay afterwards mechanism),一般估計是運用離線二維碼。這有異於平時購物經驗,用戶手提電話要即時上線才能掃碼交易。

馬化騰在深圳地鐵試用「騰訊乘車碼」。(視覺中國)

現時,諸如騰訊的電子支付公司,已經試行離線二維碼,嘗試克服付費速度慢的弊病。深圳地鐵利用特製的乘車碼進出閘門,乘客掃描二維碼後,系統會從聯繫的支付帳戶中扣除車費,如果扣款失敗,系統會事後補扣,並限制下次乘車碼乘車功能。乘客帳戶在出入閘幾秒後才扣錢,有望減少等候時間,做到八達通的離線操作技術。

第三,二維碼應用已經在購物、記載圖片和網路連結、轉帳等用途普及。不能否認,內地大力推行二維碼乘搭鐵路,例如上海、北京地鐵在今年啟用二維碼出入閘,深圳地鐵全線也陸續增設同類功能。再者,內地旅客來香港乘港鐵,用二維碼或會更方便。港人於是得出港鐵跟從是「大陸化」的觀感。然而,一些海外鐵路也在實體車票附載二維碼,甚至容許手提電話掃瞄。本地鐵路引進二維碼付費裝置,實為大勢所趨。

洛杉磯縣鐵路營運商Metrolink,今年一月啟動二維碼掃瞄支付車票功能。Metrolink 火車乘客要轉乘Metro Rail,無需另買紙張票,可以掃描手機二維碼免費轉乘。(圖片來源:Masabi 網站/https://bit.ly/2n47p3a)

當然,掃瞄程序仍估計比八達通卡慢半秒。港人也要適應新付費程序,入閘前預備手機應用程式,對準掃瞄器,免得阻礙他人。港鐵也應評估新方法會否大大阻礙人流,判斷是否全部閘機安裝,抑或只在部分閘機增設。

八達通卡使用簡單,而且絕對不落後,近來有手機生產商加入八達通服務,兼容流動支付,相信在未來仍是港人最頻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那邊廂,信用卡拍卡、二維碼消費也愈趨流行。港鐵是主要交通工具,適時加添支付方法,給港人多項選擇,擺脫過往讓八達通主導,令支付工具發展停滯的路,促進競爭,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