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電子支付要普及 政府角色不可缺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政府經常推銷香港是自由市場,公平競爭。然而,在電子支付領域,公平競爭似乎未能體現。由李嘉誠持有的長和系集團和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合資「支付寶 HK」的例子,證明唯有大企業才能站穩陣腳,小型電子支付工具商舉步維艱。營辦商實力懸殊,如何競爭?要成為智慧城市,政府除了着眼建立快速支付系統,更應主動增加滲透率,例如在繳費服務範疇,增設更多儲值支付工具。

據銀行業統計,現金交易仍佔私人消費開支40%,而電子支付雖佔60%,但當中有逾八成是信用卡交易。(鄭子峰攝)

政府沒有及早促進競爭 拖慢支付工具發展步伐

日前,港燈和 3 香港宣布與支付寶HK合作,客戶日後可以透過支付寶 HK 電子錢包繳付電費及電話費。流動支付有效針對現金小額交易的不便。八達通本來可以補足這個問題,但其後知後覺,到前年才推出手機轉帳和電子錢包,遠遠落後於內地和海外同業。

八達通不思進取,新進者看準機會參與電子支付市場。然而,正正因為八達通早已「深入民心」,縱然八達通非主動壟斷市場,但對手難以進攻,無以促成競爭。TNG便是一例,公司成立之後,與本地交通工具合作不成;跟本地商戶合作又面對嚴重虧蝕;TNG 初期聲稱可以繳付公用事業帳單,其實是人手代付,到去年終於容許用戶直接繳付煤氣帳單。幾經轉折,TNG 最終靠經營跨境外匯轉帳,吸引外傭開戶翻身。

支付寶在香港利用「銀彈」攻勢,為求搶佔市場。(馬健彰攝)

小型支付工具商難進場 單打獨鬥難發圍

較諸於 TNG,支付寶 HK 的母公司為長和實業和螞蟻金服,實力雄厚得多,,其打通零售網絡之餘,又能以更多更長期優惠吸引客戶。由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經營的流動支付商也在磨拳擦掌,分一杯羹。不過,這個合作也反映小型或新進的支付工具商,即使有生意頭腦,也要幾經轉折,才有機會打穩陣腳。

坊間認為,八達通公司由幾家交通工具公司持有,當中港鐵持有近半股權,股東缺乏誘因讓利給其他支付工具。然而,失去交通工具使用這塊肥肉,其他支付工具難以擴張。政府即使不主動阻礙流動支付工具普及,也沒有着力引入競爭,責無旁貸。港鐵到最近才宣布,容許 WeChat Pay HK 和支付寶購買單程票,遠遠落後英國等鐵路系統。

港鐵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售票機,會率先試行新的購票方式,系統支援4種內地及香港電子錢包,包括支付寶、支付寶HK、微信支付及WeChat Pay。(EFT Solutions 提供圖片)

【01觀點】港鐵測試流動支付 八達通須與時俱進

政府應先以身作則 創造需求

政府在去年底推出的《香港智慧城巿藍圖》,大舉推展電子支付領域,例如推廣電子支票、電子帳單,在今年 9 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又稱已成立工作小組,促進制定共同的二維碼標準,方便零售商使用流動支付方式。這些措施值得肯定,但遠未夠積極。

政府可能會認為,現時主流的非現金繳付形式,例如自動轉帳、網上繳費、櫃員機、繳費靈和電子支票,已經充足,沒有必要再添加流動支付方法。然而,如果政府有志讓流動支付普及化,就不應等待需求增加,而是創造需求。立竿見影的做法,是要求政府部門及主要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接受流動付款。

舉水務署為例。現時該署有流用應用程式,客戶可到便利店透過二維碼告知職員金額和戶口,但最終還是要用現金付費,未能善用二維碼功能。市民更常用的郵繳通,支援現金、支票、匯票和易辦事,同樣未有新近的支付工具。相反,內地浙江、山西等部份省市已經接受支付寶繳付政府費用。

政府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在周三(1月10日)回答立法會質詢時,透露局方正與數個政府部門商討,研究以先導方式,增設電子錢包繳交政府帳單,算是遲來的進展。在確保公平機會和保障私隱的前提下,我們期望政府早日落實,方便港人生活。

政府推進創科 履行「促成者」角色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說,創業者不應等待周邊環境與政策完善才創業,要走在政府之先。馬雲說對了一部份。另一半是,當創新過程碰壁,政府就應該掃除障礙,甚至主動研發產品服務,正如特首林鄭月娥稱,擔當「促成者」角色。其實,不只在創科,在商貿、醫療、教育等範疇,也需要積極有為,投放資源,培訓人才,更新政策和法例,帶領香港迎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