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學校.倡議】李寶椿學費26萬 不設DSE 照收政府津貼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全港學費最貴的直資學校是哪一間?不是男拔,不是聖保羅男女中學,也不是擁有草地足球場的聖士提反書院,而是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下稱李寶椿書院)。雖然這所學校在一般人眼中名氣未必及得上傳統名校,但在學界絕對是是赫赫有名,尤以學費高昂著稱。該校會向學生收取高額學費和住宿費,而且只開辦IB課程,但為何能留在直資計劃之中,收取政府津貼?這做法是否公平?

李寶椿書院本來是國際學校,教育局卻破例容許它加入直資計劃。(學校網頁擷圖)

文章系列︰
一、直資=貴族? 要擺脫標籤 須嚴限學費
二、直資偏幫富人? 資深校長︰係投資未來
三、李寶椿學費26萬 不設DSE 照收政府津貼

李寶椿書院由國際教育機構「聯合世界書院」開辦,是一所寄宿高中學校,2017/2018年度的本地生學費為100,500元,加上165,500元宿費,兩者合計266,000元,非常昂貴。由於財源充足,是以學校強調能提供優質教育,但能負擔這筆學費的,相信亦只有富有家庭。縱使有部分學生能靠助學金入讀,亦無改該校以培育富家子弟為主的本質。

每年費用26萬 不提供本地課程

教育局決定是否發放經常津貼予直資學校時,只會考慮該校的學費金額;按機制,在今個學年,李寶椿書院的學費低於169,460這個上限,因此該校每錄取一名本地學生,便能獲得政府72,626元津貼。根據李寶椿書院年報,在2015/2016學年,學校有22%收入是來自政府撥款。相對於其他收費偏高的直資學校,此百分比明顯較低(例如學費達76,190元的啟思中學,政府津貼佔學校整體收入47%),反映李寶椿書院本身財源充足,到底有沒有必要接受政府恆常資助,着實存疑。《香港01》記者曾向教育局查詢李寶椿書院在過去十年獲得多少公帑,對方僅回覆指,為「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及對個別學校可能造成標籤效應」,拒作交代。

根據直資計劃,政府容許學校同時收取高額學費及政府津貼,但其中一個條件是學校須「提供主要為本地學生而設的課程,協助學生應考有關的本地公開考試」。然而,李寶椿書院有一半學生並非本地生,而且學校只提供IB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不開設本港的DSE課程,因此李寶椿書院其實是直資計劃中的特例。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李寶椿書院等如新界丁屋

翻查資料,審計署在2010年便質疑教育局的安排,但教育局堅稱李寶椿書院「性質獨特」,理應特事特辦。至於所謂的獨特性質,其實不外乎中西文化匯萃、具國際視野、學習經歷多樣等;尤有甚者,當局更謂假如政府不再資助李寶椿書院,很可能「受到批評,令香港的國際都會形象受損」(按︰因為書院是由國際機構開辦),立論非常誇張。

另一方面,英基學校協會則沒有這麼幸運。英基在1967年根據《英基學校協會條例》設立,原意是為駐港外國人子女提供英語教育,其學校不開辦本地課程,卻能接受政府資助,是資助學校、直資學校與私立國際學校之外的另一學校系統。及2011年,政府檢討英基學校的特殊地位,經過一輪拉鋸後,最終決定不再資助英基;在本學年,英基轄下的九間小學及五間中學仍獲資助,但正逐年撤銷。

記者曾詢問李寶椿書院校方對審計報告的看法,以及政府津貼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惟一直未獲回覆。香港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招祥麒指,李寶椿書院留在直資計劃,「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等如新界的丁屋問題」,長遠而言有待政府再作探究。

政府正逐步終止對英基協會旗下學校的資助。(圖片來源︰英基協會網站)

在資本主義社會,富人當然有權「購買」較佳的教育,這點絕非罪過;此外,李寶椿書院能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已獲教育局質素保證部肯定,外界亦向無質疑。問題是,一間收取高額費用、有逾半學生並非本地人,而且只提供國際課程的學校,應否繼續收取公帑營運?這對其他國際學校是否公平?教育局容許「特事特辦」,理據真的充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