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人類越過了生死、戰亂、天災 卻敵不了AI?
電影《銀翼機械人》上映後,再次引發大眾對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好奇。10月25日,「女性」類人機械人Sophia在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 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舉辦的投資大會上獲得沙特國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國民身份的機械人。12月2日,4部「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在深圳福田保稅區舉行首發儀式,標誌着中國首批無人駕駛巴士正式在公路上展開試運行。
幾年前,學術界曾進行調查,訪問世界頂尖人工智慧(AI)專家,問他們「AI何時會有成年人類的思考力?」,多數答案是2040至2050年,換言之是距今二三十年。各大機械與科學家都斷言,「人工智能機械人」將在這幾百年間成為廣泛且嚴肅的議題,因為人在製造人工智能機械人時,將其設計得與人非常相似,在不斷進化的情況下,人工智能機械人與人的關係將會變得更為微妙。
面對未知與恐懼,人可以如何面對?
「恐懼的本身來自恐懼」
牛津未來智慧研究所創辦人Nick Bostrom預言2075年機器就會達到人類智慧90%。Tesla創辦人Elon Mask多次警告人工智能(AI)將會為人類帶來災難,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自科技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在不少cyberpunk或科幻電影可見,人類對智能人工機械人雖然充滿各式各樣的想像,但又往往帶有很大的恐懼:幻想不少政府會利用科技控制人民,最後智能機械人會失控,一舉殲滅人類。
「恐懼的本身來自恐懼」。對智能機械人的恐懼與幻想,來自於在現實中大部份人對於科技一籌莫展:哪怕現時科技成為日常生活一部份,更有不少人身上沒電話會無安全感到「想死」,可是大部份人面對科技發展,往往仍然覺得自己是無知的一方。安全感來自熟悉,而陌生則讓人宛如赤裸,因而產生恐懼。
普京:日後得AI者得天下
可是,人工智能就如所有工具一樣,都可以引致好或壞的後果,就如當初生產核能的人,並不是希望以核武殺人。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公開說過,日後得AI者得天下,這只是當核能被人用以威脅、摧毀、殺人,核能就成為大殺傷力武器。因為人工智能發動武器的速度將會比人類的反應時間還要快,因此會對人類存亡構成威脅。
智能機械人的發展亦然:若然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望藉智能機械人取得權力與地位,或許發展智能機械人就會如荷里活的科幻片一樣,最後集合起來「叛變」,傷害人類,甚至統領世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I研究所聯合創辦人Eliezer Yudkowsky就曾說:「只要發幾封電郵就可獲分子武器,合成細菌經微型電腦進入血液,只要釋放一微克肉毒桿菌,就足以殺人於無形」。
然而,若然循「善」的方向發展智能機械人,智能機械人或許就會如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講:「機械人在未來5至10年,AI會令我們的生活質素有很大改善」。
誰、如何、怎樣?
由此,在發展人工智能的議題上,問題的關鍵在於誰掌握智能機械人的技術?該如何發展/使用智能機械人?在發展智能機械人上,甚麼用途是合適?到何種程度上是過度發展?在定義了何種程度是過度發展後,又該如何防止過度發展的出現?甚或,是否完全禁止發展智能機械人?
人工智能將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因為智能機械人快,而且不會生病,不會曠工,不會遲到,也不需放年假,只會「聽教聽話」地不停工作,如前西門子CEO所言:「這裏面蘊藏着很大的商機」,即減低生產成本以節省大量的成本開支。可是,國際律師協會於本年4月4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初級職位將由人工智能取代。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預測到了2023年,兩大鞋類生產商Nike及Adidas有近20%鞋履產品,將會轉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廠生產。
可是,因為只是機構掌控人工智能,而低收入、低學歷、低技術的勞工將被完全取代,最後各階層之間的鴻溝將不斷擴闊:貧窮的將更窮、富有的更富有,而富有的可能是指掌有生產智能機械人技術的人。
AI可成為人類的好同伴?
然而,一些高危職業如採礦,若可以安排以智能機械人取代人來完成,則可免卻人因從事高危工作而喪命。以智能機械人取代高危職業,無疑會讓技工在當下失業,但若然政府建立一套機制,例如限制全球AI只可發展至一定程度,以及只批准企業利用AI完成某些職位的工作,就可以預先防備恐懼成真。
軟件公司Autodesk行政總裁Andrew Anagnost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毫無疑問,部份工作會因為自動化生產而消失,而我們要關注的是,有甚麼工作是因此而新出現的。」某些工作消失的同時,另一些工作機會亦會增加,例如建造業、程式編撰,以及維修機械。
另外,現時美國亦有研究團體研發智能手臂,幫助醫生在手術時可更精密準確地完成手術。亦有日本研發團隊不斷研究可以放置到私家車上的智能技術,用以幫助年長的駕駛者可以更快又更準確地掌握路面情況,從而減低交通意外的可能性。
這種以人為本,為人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發展,使得智能機械人就如小飛俠阿童木一樣,成為人類的朋友與好幫手,而不是人類的威脅與惡夢。
各國必須共同制訂法律及政策
不過,就如文初所言,因為大部份的人類對AI並不認識,甚至心存恐懼,而現存的法律及制度仍未就有關人工智能發展上,進行任何修改。若各國政府仍不正視,在人工智能不斷發展下,人類只會愈來愈恐懼人工智能。故此,國際律師協會發布的研究預測,由人工智能及機械人主導的「工業革命4.0」(Industrial Revolution 4.0)影響深遠,屆時依據人類需要制定的勞動法將會過時,政府可能需要推出一些特定政策來保護「更為弱勢」的人類:比如規範哪些工作為「人類專屬」;為人類僱員確定工作配額;針對「機器製作」徵收額外税款等。
另外,各國亦需制訂法律,限制人工智能的運用及發展,防止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用以殺害人類的武器。正如霍金所說:「除非我們學習如何準備和避免潛在風險,否則AI可能是我們文明歷史上最大或是最糟糕的事件」,只有在預防機制下,人類才可以慢慢地適應人工智能,然後安心地邁向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