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電動巴士頻頻「跪低」 都是中國製造的問題?
日前再有九巴的電動巴士車門故障「跪低」,新地落地就要返回車廠維修。巴士公司為保乘客安全,就算車輛只是有一些小毛病,固然亦不應勉強運作,以策安全,但電動巴士接連失誤,不斷打擊港人對電動巴士的信心,甚至有人質疑,為何巴士公司會引入問題多多的國產電動巴士,而不買質素更好的「來路貨」。只是,對於引入電動巴士的問題,港人很可能要多一點點耐心。
電動巴士「甩轆」 只因巴士公司「慳皮」?
香港引入電動巴士屢次出閘脫腳,先後發現車門故障、車輪螺栓爆裂、剎車不良、巴士落客鐘失靈等問題。甚至有說九巴曾經不滿某批次的電動巴士質量,要整批退回給內地的製造商。
電動巴士問題多多,市民難免質疑電動巴士在香港行走是否可行、覺得「國產」的電動巴士的技術仍落後於人,應該尋找先進國家的生產商。港人依靠巴士通勤,而且巴士乘客眾多、人命關天,公眾關心車輛質素合理之至。再者,試行混能及電動巴士獲得政府逾2億元資助,市民當然希望公帑運用帶來成效。
只是,電動巴士在香港出現的眾多「甩轆」事故,是否真是巴士公司為了「慳皮」才買國產車?又或國產電動車真的不如外國貨?
其實新能源巴士的發展,在國際間仍是剛剛起步,其中電動和混能巴士的製造技術,仍遠不如柴油巴士般成熟,有瑕疵本來難以避免。而且更重要是,現時在香港路面行走的巴士主要是歐洲貨,不少歐洲車廠早已相當熟悉香港巴士公司的需要,其產品較適合香港的路況。但是歐洲車廠在發展電動車方面,步伐仍相對緩慢,沒多少產品可以選擇,要在市場上選購合適香港的電動巴士,最大問題是車從何來?
有這方面問題的,不止是香港,不少國家亦面對類似的難題,因此有些人會發現,以紅色雙層巴士為城市標誌的倫敦,其電動版紅色雙層巴士,是由中國廠商的出品,而非英國本土或歐洲車廠的產品。造成這個現象,因為中國政府在2009年起陸續製訂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電動車生產、購買免稅、補貼和獎勵充電設施,以積極的產業政策促進電動車包括電動車的發展。
電動巴士選擇有限 倫敦也用中國貨
因此,在不少外國車廠飽受金融風暴蹂躪而元氣大傷,需要重組業務甚至要透過拼購苟延殘喘之際,中國車廠在電動車方面的發展,已領先了一大步。
全球電動巴士廠商之中,領頭的不少是中國企業,例如宇通,還有在香港試驗專營電動巴士的比亞迪、中國青年汽車和華夏神龍等。其中由比亞迪製造的全球首輛電動雙層巴士正式運作。雖則巴士只能載客81人,需要4小時充電,充滿電後駕駛190英哩,續航力不算太長,但這產品已算是劃時代,就連倫敦這個「雙層巴士之都」,也只得用中國貨。
此外,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現時已有逾1.4萬輛電動巴士,當地市政府期望,在9月底前把所有巴士轉為全電動化。香港固然難以一下子跟隨,畢竟深圳的巴士絕大多數都是單層,而香港有95%的巴士是載客量更大的雙層巴士,而雙層巴士全面電動化距今相當遙遠,欲速難達。
而且,按照香港的特殊路面狀況,例如過往試驗混能巴士時,其安全水平和運作效益都存在一些問題。但即使如此,也應該肯定政府資助和專營巴士公司就新能源巴士,特別是電動巴士的嘗試,因為路面車輛走向電動化,是解決路面空氣污染的關鍵一環,但由燃油車步向電動車,當中必定會有一個過程。巴士公司應做的是,在電動巴士技術成熟、量產之前,應繼續加裝廢氣處理裝置、引入更高質素的柴油車種,同時要繼續透過試驗計劃,查找電動巴士在香港實際應用的問題,再向車廠反映從而作出改良,並檢視國際新能源巴士的發展趨勢,適時將之引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