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跑來了客在哪
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系統造價雖然昂貴,對香港航空樞紐地位以至經濟發展卻是不可或缺。觀乎毗鄰的廣州白雲機場擁有三條跑道,新加坡樟宜機場三條跑道,首爾仁川機場和東京羽田機場都是四條跑道,就知道香港機場的確要提升容量。
香港國際機場現有兩條跑道每小時可處理68架次飛機升降,每日的實際上限大約是1200架次。有了第三條跑道之後,每小時可讓102架次航班升降,即每天最多處理1800架次。具體運作上三條跑道各有分工,北跑道主要用於降落,中跑道用於起飛,南跑道則兼顧升降。
事後孔明是不公道的,在規劃三跑道系統的時候,沒有人能夠預料社會騷亂以及新冠疫情。結果現在來到2024年接近最後一個月,我們的入境旅客以及航班次數還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以過去一星期(11月21日至27日)為例,機場平均每日大約777班客機升降,若然加上貨機大約200架次,一整天還未到1000總架次。
如果分析出發或目的地,可見機場升降的主要是亞洲區內短途客機,首十位之中四個更是兩岸城市。排在第13位的倫敦每日升降加起來大約12班機,是亞洲區以外以至長途機之中的最繁忙航線。首20位之中餘下的亞洲區以外航點,就是每日升降大約10班的悉尼,以及大約8班的洛杉磯。
當局近年強調中東機遇,但每日來往杜拜加起來大約6班機,多哈4班。如果用旅客人數來計,今年第三季的數字(近1.9萬人次)未及2018年同期的一半,可謂不升反跌。當然,旅客未及以前水平是整體問題,但恢復的幅度還是有別。來自美洲的旅客人次已經回復至七成半,歐洲大約六成。跟中東一樣未及以前一半的是北亞(主要是韓國和日本),2018年第三季62.5萬人次,現在只得30.9萬。澳門、南亞及東南亞是唯二市場錄得升幅,當中前者尤其強勁,大約多了兩成半遊客訪港。
說到底,三跑道系統作為硬件,提升的是容量,但實際上每小時會否有102架次航班升降,每天要處理多達1800架次航班,無疑視乎香港的吸引力、旅遊以至經濟發展。從訪港旅客以至航班次數的趨勢來分析,我們的機遇和挑戰在哪裏?長途機的班次有限,是否反映香港已難再作為前往內地的中途站?韓國人和日本人不再來港,多少是匯率和經濟因素,多少是結構成因?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叫好叫座,文體旅局以及旅發局打算如何鞏固優勢?
在日本遊客屢創新高的同時,我們的官員不再期望重見昔日高峰。今個月將近結束,暫時錄得大約316萬旅客人次,經機場入境的不到75萬。以往機場每月抵港人次在旅遊旺季是250萬,淡季是200萬;現在旺季是200萬,淡季150萬。預計可以全年容納9700萬旅客人次的三跑道系統,要在2030年如期發揮作用,憑藉的肯定不是日夜都繽紛和無人機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