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遊日本又創新高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本政府觀光局公布,7月份共27.9萬名香港旅客入境,超越了去年12月寫下的25.1萬紀錄,再創單月新高。

再前一個月,共25萬名香港人遊日,已經寫下了歷來6月份的最高紀錄,亦都接近打破單月紀錄。結果隨着7月暑假開始,香港人遊日的歷史新高迅即改寫。

這無疑與日圓持續低水有關,但機票食宿全是支出,這同樣反映了香港人的消費能力不弱。根據政府統計處上星期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第二季本地居民在境外的開支就高達457.6億元。扣除通脹因素之後,這是僅次於2019年的歷史記錄。

再看另一組數字:新登記汽車。

今年首七個月的新登記私家車已經超過2.9萬架,較去年同期高出21%。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今年的新車隨時打破2015年的5萬架紀錄,可能寫下另一個歷史新高。

在新登記私家車之中,電動車的佔比在今年又再擴大,由去年的64.6%增加到今年首七個月的73.4%。值得留意的是,一直獨佔鰲頭的Tesla雖然繼續排在榜首,但比亞迪已由第五升上第三,佔比由8.4%急速擴大至14.2%。與此同時,去年十大不入的MAXUS和SMART分別升至第七和第八位,佔比分別達到4.3%和3.1%。

若說香港人遊日和購買新車的數字反映了消費能力,那麼日圓低水以及選擇內地電動車,說明了香港人對性價比的重視。事實上,重視性價比的遠不只是我們。韓國人在今年1月,以及台灣和美國人在6月,同樣寫下遊日人數新高。比亞迪在全球電動車的市佔率已經跟Tesla叮噹馬頭。

對於消費力和競爭力的啟示,再明顯不過了。

這不是說我們要像日圓那樣的低水,亦不是說香港要研發和生產電動車。但我們憑什麼來吸引遊客,吸引消費者,卻是迴避不了的問題。九十年代去工業化過份徹底,千禧年後對尋租和炒賣過份沉迷,現在我們發現除了貴租和空舖之外,原來已沒有多少優勢。市民北上,企業遷往新加坡,市場「用腳投票」最現實不過。

慶幸的是中央政府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特區政府全力拼經濟,建制派一個接一個響應,就連網上討論區也愈來愈多人直陳香港地價問題的弊病。北部都會區已經提出了接近三年,特首李家超正在籌備新一份《施政報告》,連同半年後陳茂波的《財政預算案》,相信會以改革香港為己任,透過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回應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