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香港需要一場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改革創新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張欣宇

「改革」是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核心内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反復強調改革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會見特區政府官員時也明確指出,香港需要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下「銳意改革,主動作為」。

香港回歸以來,實現了恢復行使主權的平穩過渡,化解了社會動蕩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取得了一系列的顯著成就。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香港仍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深層次問題。比如,傳統支柱產業發展飽和,新的增長動能仍待發育;社會運作成本高昂,房屋、醫療等民生保障資源緊張,重大項目建設冗長低效;貧富差距懸殊,青年向上流動機會不足,社會團結仍待修復,等等。這些問題困擾香港多年,甚至日益固化,嚴重制約著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市民的幸福感。改革在於國家整體層面,是進一步全面深化,對於香港特區治理來說,卻是一場需要大踏步趕上的「追落後」。

改革的成效:落在市民生活的實處

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問題導向、抓住重點以及人民至上。看待推動香港改革,也應當牢牢把握相應的原則: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改革是為了人民。因此,改革除了要喊出口號,更要落實在具體政策,有效地解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才是學習三中全會精神的真正意義,也才能真正凝聚香港市民的信心。

《決定》誕生記引述總書記講話:「一般性改革舉措不寫、發展性舉措不寫、中央已經部署正在實施的改革舉措不寫。」香港的改革同樣不能僅僅停留在政策的修修補補、加加減減上,而要根據存在問題的重點,訂立明確目標,敢於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利益藩籬,推動系統性、結構性的改革。

以一些具體的領域為例:

在交通領域,成立的士車隊、優化巴士路線等措施是發展性的舉措,但顯然不是改革。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提前佈局無人駕駛等未來出行新技術和新模式,實際解決市民點對點出行「叫車難、服務差」的問題,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在工程領域,強調基建工程項目「實而不華」、精簡程序是發展性的改善,但顯然不是改革。明明白白算清楚基建工程總賬,重新釐定流程,應用新型技術,做到應使則使,但不該花的「冤枉錢」堅決不花,不該耗的「審批流程」堅決不耗,達致真正的降本增效,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在土地開發領域,積極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是一大進步,但顯然不是改革。大膽創新,例如探討整村統籌等更兼具效率、靈活和公平的新界土地開發模式,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在房屋領域,制定建屋目標,確保建屋進度不是改革。調整香港公私營房屋市場的體系和結構,讓年青人不再成為「樓奴」或「躺平」,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在教育領域,調整學位只是日常工作,推進教育公平,建立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供給機制,縮小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區域、校際和群體差距,打破「世襲制」和社會階層固化,讓每個香港學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才是真正意義的改革;

在科創領域,僅僅增加科技投資不是改革,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協同發力,建立政府在前瞻佈局和政策引導的決策體系和運行機制,讓市場充分發揮出資源配置的導向功能,才是改革。

香港方方面面需要倒逼改革的問題太多,無法一一羅列,但實在需要管治者們沉下心,動真格。

改革的保障:建立健全問責機制

改革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措施,還要有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中,建立健全問責機制至關重要。

問責機制的核心是「有責必問,問責必嚴」。要將監督檢查、目標考核、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保障改革的強大推動力。以特區政府的實際情況而言,必須打破政治委任官員和公務員隊伍(尤其是首長級公務員團隊)在問責機制上存在的分隔,建立系統性和整體性的人事制度,不再由政府人員的合約性質決定其問責責任,強調「一個特區政府」的治理精神。廢除政府不同職系之間崗位調整的刻板限制,任人唯才,讓實績突出、銳意改革者上,不作為、不敢為者下,激勵政府人員開拓進取、幹事創業。鞏固完善政府內部監督、立法會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杜絕「做show」和「交功課」的港版形式主義。

改革的動力:市民支持和參與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廣大市民不僅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原動力。沒有市民的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難以取得成功。改革進程一旦啟動,觸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和制度變革的阻力只會越來越大,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正因如此,香港要形成全社會共識,廣泛凝聚改革合力。管治者要展現出胸襟和心存「港之大者」的擔當,不能夠只服務和取悅自己的支持者,更要正視和承認香港社會目前所切實存在的信任問題,將市民內部存在的矛盾和外部勢力干擾正確區分開來和妥善處理,努力實現信任破冰。重塑協商機制和擴大覆蓋層面,突破同溫層,讓社會各界有序參與改革的渠道,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動力。

經歷過2019年社會動蕩的創傷和新冠疫情的衝擊,香港社會的士氣和信心亟需復元。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通過全方位的改革創新,給香港帶來了一次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絕佳機遇。作為關心香港未來、致力推動良政善治的新生力量,香港新方向願和社會各界攜手,竭盡所能,解決一個個難題,共同向本地乃至國際社會釋放出香港復興的強烈信號。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張欣宇是香港新方向立法會(新界北)議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