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鋒的眼淚值得研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和執委龍漢標上星期聯同地產代理業界代表會晤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希望局方出手要求銀行在承造按揭方面更鬆手。出席的地產代理業界聯席會議八大商會代表,包括中原集團董事郭昶、美聯集團董事總經理黃子華、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會長汪敦敬等。

雖說資產市場不景氣,地產代理首當其衝,不過他們振振有詞的不是一己利益,而是代人出頭。例如說有人按樓借貸做生意,遇上銀行收緊按揭,企業借貸額被削減;有人打算購入細單位收租養老,但銀行收緊納米樓按揭,投資客因而失去預算。

一度哽咽落淚的林健鋒說:「我們不可以令樓市一潭死水,我們要樓市活。樓市不活,工商借貸不活,很多東西都不活。」

誠如與會者、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潘達恒所說,多少樓宇成交受到按揭審批影響,他們沒有確實數字。個別老闆、投資客的按揭為何未能順利批出,在缺乏信貸風險等具體背景的情況下,無法作出有意義的討論。

就統計數字而言,今年上半年新批出按揭貸款宗數平均每月5300多宗,雖然少於去年的平均6300多宗,但數字不能說是不尋常。畢竟在高息環境、社會因素等影響下,在樓價未喘定之時入市的人不多,新批按揭宗數減少一成多應為意料之內。

這樣說,並非否定市道艱難、經濟不景的現實。只要在幾條街道走一趟,就知道「十間結業十六間開張」的說法是否反映現實。在高息環境下,企業的融資成本必然增加,尤其如果依賴高槓桿,緩衝資本的底子不夠厚,現在一定最受影響。是現在銀行的按揭過緊,抑或以往在低息日子時過寬,兩個問題必須同時兼顧。在維持工商有足夠借貸的同時,避免金融市場槓桿過高、風險過太。

事實上,金管局在一年之內已兩度提高按揭成數上限,以及放寬樓花按揭範圍至撤辣前自住物業。而面對不良貸款比率近年有所增加,銀行業界審批按揭時更加謹慎,亦實屬本份。即使推測他們愈趨手緊只因無利可圖,但這不正也是高息環境下銀根收緊的必然現象?總不能期望美國聯儲局一邊維持高利率,香港的銀行業界卻依舊鬆手批出按揭。若果因為銀行從嚴審批按揭,買樓收租的投資就失去預算,這會不會是因為我們都被過去長年的低息環境寵壞了,以為資金總是應該手到拿來?

所以說,林健鋒的眼淚值得研究。不只是工商借貸、按揭審批的困難值得研究,更是香港的經濟模式是否過於依賴低利率環境,過多高槓桿操作,以致美國聯儲局自2022年3月加息至今只是兩年半,我們的地產代理、工商借貸、物業投資已經叫苦連天。須知道零息環境、熱錢泛濫不是理所當然,國際形勢波譎雲詭,環球金融風險處處,香港作為外向型開放經濟體,總不能次次都不堪一擊。

姑勿論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有一大批經濟學者,特首顧問團中亦有Michael Spence教授、企業家馮國經、銀行家杜嘉祺、李民斌等人,大有條件全面評估香港經濟模式的風險,以至作出結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