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民主大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東岸時間6月27日晚上近11時,90分鐘的辯論終於結束。拜登沒有不支倒地,特朗普也沒有發瘋失控。

「極度難看的一場辯論」,一名研究美國政治的學者說。「為何還未結束」,另一名耶魯大學的教授在總結發言前問。CNN的主持在尾聲分別問拜登和特朗普,在下屆政府任期結束時他們分別86歲和82歲,是否還能勝任美國總統如此重要的職位。台上二人縱或不以為尷尬,但看着直播的不少美國人始終覺得難堪——全球最強大國家,三億多人口,難道就沒有其他人勝任嗎?

問題當然不是真的關乎年紀。看看大西洋彼岸。

英國首相辛偉誠和工黨黨魁施紀賢6月26日進行選前最後一次電視辯論。(Reuters)

在美國首場總統選舉辯論前一天,英國剛好舉行了國會大選前的最後一場辯論。辛偉誠44歲,施紀賢61歲,毫無疑問地年輕得多。才思敏捷,口若懸河,跟拜登和特朗普的老態龍鍾對比鮮明。

但又如何?辛偉誠予人不老實之感,施紀賢被批評沒有政治魅力。對於許多英國人來說,保守黨執政十四年他們已經受夠,但工黨一直無緣上台亦非無因。7月4日要麼含淚兩差取其輕,要麼乾脆不去投票站,內心是無奈的。

浩蕩隆重的國會大選,之於保守黨政客而言只是一場娛樂,就拿100英鎊出來賭賭何時舉行。辛偉誠、卓慧思抑或約翰遜,今天支持這個、明天支持那個,早已沒有人認真看待政治。在另一個極端的美國,政治撕裂舉世共睹。支持和反對特朗普是正邪不兩立之爭,真的有人拿起槍拚個你死我活。這也是為什麼主持追問特朗普,會否接受11月大選的任何結果。

英美兩個民主大國,一個西敏制作為舉世典範,另一個開啟現代民主政治之濫觴,一個十四年因循不變,另一個四年易主又四年,兩場選舉、兩場辯論呈現的尷尬和胡混卻是不分軒輊。問題不在民主選舉,畢竟不到百年前才出了邱吉爾、羅斯福那樣偉大的領袖,後有戴卓爾、列根叱吒一時。但當經濟結構可以被固化利益蠶食,社會生態可以被社交媒體扭曲,政黨政治若不思改革,又怎可奢望獨善其身?

再完善的政治制度都有可能政治掛帥、搶眼球,淪為追逐成為當權者的遊戲。一隻手掌拍不響,卻能給自己一記耳光。所謂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