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讀寫」收錄香港地景文學 邊走邊讀來一場文化散步|開卷樂
你有沒有想過,只要在手機下載一個應用程式,就能在香港隨時隨地來一場文學散步之旅?由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開發的「在地讀寫」是全港首個地景文學閱讀與寫作互動的應用程式,目的是拉近文學與市民的距離,讓用家能邊走邊讀,隨地而寫。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用「在地讀寫」在香港來一場文化散步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鄒芷茵、唐睿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來自台灣的啟發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李婉薇博士是「在地讀寫」研究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她留意到香港地景書寫的風氣不俗,作家們亦產出許多優秀的地景文學作品;她又指研發團隊當初是受到「台灣文學地景閱讀與創作」應用程式啟發,希望在本地開發類似的應用程式,為用家提供一個閱讀和上載自家作品的平台,讓文學不只可於書中尋,更可以隨地而遇。
融合新舊的作家編排
「在地讀寫」應用程式共收錄了150多篇出自30位作家的詩、散文及短篇小說,包括王良和〈鐘樓我城〉、也斯〈鴨寮街〉、西西〈土瓜灣道〉、潘國靈〈九龍城寨〉等,不勝枚舉。除了香港作家外,應用程式亦收錄部份南洋文人的經典筆跡,如:戴望舒〈香港的舊書市〉、葉靈鳳〈香港的山.望夫山〉等等。
南來文人與香港本土作家作品的結合,亦是「在地讀寫」的特色。李博士指挑選香港作家的作品,主要目的是讓讀者感受本地作家如何捕捉眼前景物帶來的情感;至於南來文人的作品則向讀者呈現地方舊貌,以及追懷作家的經歷。新舊作品的融合呈現了時代的變遷,也助讀者掌握歷史掌故。
簡潔、易用的閱讀程式
「在地讀寫」應用程式版面簡潔清晰,共分為四部份——「地景作品」、「邊走邊讀」、「作家行蹤」及「行蹤地圖」。其中,「地景作品」和「作家行蹤」兩部份則分別按全港十八區及南來作家把作品分類,當中亦收錄了用家自行創作後上載的作品,以及在評論區發表感受;假如閱畢文章覺得意猶未盡,用家則可以點開「文章信息」找到相關書籍自行延伸閱讀。
至於其餘兩部份——「邊走邊讀」及「行蹤地圖」則與衞星地圖連結,地景作品會標示在地圖上相應的位置,並會追蹤讀者身處的地方,從而顯示相關的文學作品。
一款簡單易用的應用程式背後,固然少不了研究工作小組的努力。其中,篩選作品、處理版權和校對的問題無疑是團隊的三大挑戰。在研發過程中,李博士更與學生助理們舉行讀書會,探討挑選「地景文學」的準則:「我們考慮過後,決定只收錄以地方為主題的作品,而不是只提及過地方的作品。」整個開發過程就如學術研究一樣嚴謹,「在地讀寫」除了是閱讀程式,也稱得上是一項研究的成果。
文學散步的導遊
閱讀不只是單向的活動,也存在許多元的形式,「文學散步」便是其中一種。喜歡文學作品的讀者,或許會想親眼一睹作者在文章中呈現的地貌,並透過文學散步的方式深入參觀文化地景。「在地讀寫」應用程式則為讀者提供了途徑,即使在沒有導賞員的情況下,也可以踏上與作者一樣的步伐,來一場文學散步,在生活中近距離接觸文學。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