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動物六種命運 《背脊向天》 以動物寫出人類圖鑑|開卷樂

撰文:開卷樂
出版:更新:

喜歡動物的人會將之愛護一生;喜歡動物的作家,則會選擇將動物寫進作品中,延續牠的生命,為人帶來反思。六位寫作風格迥然不同的香港作家合著的小說集《背脊向天》,收錄了六篇分別以六種背脊向天的動物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包括:張婉雯〈螞蟻〉、徐焯賢〈養龍〉、可洛〈絕種〉、葉曉文〈牛妹〉、李日康〈接骨〉,及唐睿〈家守〉。種種生命活現於他們筆下,不論是作家組合、動物選材,都令人耳目一新。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 以動物寫出人類圖鑑——《背脊向天》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鄒芷茵、唐睿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生命的誕生

創意寫作教育工作者、《背脊向天》編輯及作者之一徐焯賢留意到,動物在香港的討論度相當高,卻鮮見以「動物」作主題的短篇小說集。於是便開始策劃這本書,並邀請在接觸和書寫動物方面具獨特心得的張婉雯、葉曉文、李日康;及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細膩而有趣的可洛、唐睿,連同自己的作品,使《背脊向天》的生命得以誕生。

徐焯賢預想《背脊向天》的動物來自海陸空不同區域,也曾預料個別作家會寫某種偏好的動物,但這些「預期」統統不如所料。他笑言情況有點「失控」:期望她寫貓的張婉雯寫了螞蟻;想她寫雀鳥的葉曉文寫了牛。但這般「失控」,反而能令作家有別於平常的發揮空間,文章更有趣味。

蜥腳類 (Sauropods)草食恐龍 (Sauropedia)

恐龍沒有絕種

作者之一可洛的生活常伴着一隻小巧的短毛貓,但他選擇以恐龍——一種動物界的龐然巨物——作為其作品〈絕種〉的主題,寫一個城市的死寂商場在1993年至2023年的時代變遷,令人回顧香港曾發生的大事件。

「商場」與「恐龍」可謂風馬牛不相及,皆因從未目睹過恐龍的我們,對牠的認知往往只建立於影視作品上:牠是草原上駭人的捕獵獸,渾身鱗片,形象兇猛。年幼時已對恐龍相當著迷的可洛,隨年歲增長,對恐龍的觀察角度亦從外形,深化成了解其分類和進化機制。他發現不少研究指出,恐龍的形態實與雀鳥相近,亦可能是鳥類的祖先:「或許恐龍沒有真正絕種,而是以另一種形態活在我們身邊。」可洛將沒有絕種的恐龍類比成他筆下「死場」的生命:它「瀕死」,但仍有重生的空間;而人,何不嘗試為自己所在的地方重新注入生命力,令它再次活過來?

銀龍魚是名貴的觀賞魚之一。

會吃魚的魚

小時候因換水不妥,導致整缸金魚全都死光的愧疚感,是徐焯賢選擇以魚作其小說〈養龍〉主題動物的因素之一。〈養龍〉篇名雖有「龍」字,但所指的不是上述的恐龍,而是「龍魚」(又稱 龍吐珠)。〈養龍〉寫的,是兩代人因「養魚」而連結的生命軌跡。父子的生命因對方而圓滿,又因對方而遍體鱗傷。徐焯賢想起兒時,父親曾將小金魚餵進龍魚的口裏,長大後便開始反思世界以「養一種動物作另一種動物的糧食」的運作方式,並巧妙地將之代入家庭關係之中,以魚吃魚的習性作喻,發人深省。

兩頭牛在沙灘上互相依偎。(李澤彤攝)

以動物映照人

作家們不約而同地以動物映照出童年與成年的轉變,展現了每個生命不受環境、不受身份所限的無限可能。每篇篇章 裏的主角,都在為創造命運而作出選擇。

《背脊向天》的另一趣味,還可見於封面插圖——六種顏色的動物在陽光映照下,浮現的是一個個輪廓一樣的人影。作家以動物的特徵,捕捉其與人類的共同點,投射人的部份本身。除了上文提及的恐龍和龍魚,還有對人類的強大嗤之以鼻的渺小螞蟻、與人共生的牛、有惡欲的貓、用一生時間熟習骨肉分離的壁虎;近至城市,遠至鄉村。活於世上,任何物種的生命之間都各有不同而互相連結。《背脊向天》書寫的,不僅是動物,更是對人類生命的反思。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