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如果有得揀,我會用120億解決學生自殺問題,而唔係宿位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指政府未來有意用120億元設立宿舍發展基金,以加快解決香港大學宿位不足的現象。據教育局的資料顯示,現時本港八間公立大學中,只有嶺南大學與教育大學的宿位數量完全足夠應付學生需求,至於另外六間院校宿位短缺的狀況,則總共要增加4262個,才能應付現時的需求。
不過,我實在看不透,香港教育制度最迫切的問題,真的是宿位嗎?其實政府真的有正視大學生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嗎?

香港教育最大問題不是學生宿位

大學生入住宿舍,一直被認為是學習獨立生活的途徑之一,現時所有大學生都能入住宿舍至少一年。透過「住Hall」學生亦能更加融入校園生活,認識不同年級、學系的宿友,在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

在宿位短缺的情況下,以龐大金額加速增建宿舍,似乎是合理的決定。但其實部份院校正在校園外建設宿舍,舍位短缺是否有如此迫切性,需要動用120億元解決?

若將焦點放在香港教育問題之上,對大學生而言,最困擾的問題並非宿位不足,畢竟絕大部份本地大學生都住在家中,何況校園內亦未必有空間再增建宿舍。更多大學生面對的是昂貴的學費,以及畢業後背負的幾十萬學債和畢業前景問題。部份本來有志繼續升讀碩士、博士的學生,卻因為要「還Grant Loan」、「冇錢再讀上去」等原因,被逼投身社會,無法走上學術研究的路,錯失人材;就算能繼續升讀,碩士博士生畢業後求職無門的例子亦不計其數。

再退一步看,除了大學生,香港教育尚有不少迫切問題需解決。例如已推行17年的副學士課程,當初設想在資歷架構中的獨立性如今名不符實,只是被視為升學的跳板;自資副學士課程師資差、認受性低、資源欠佳等問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縱然已有不少學者、媒體、學生發聲,希望重新審視副學士課程。但政府卻遲遲未有監管,更沒有對應的機制與措施提高其整體質素。

增加宿位卻沒有增加學生出路

從2015/16學年開始,中學學童自殺率高企,至今仍不斷出現學生自殺新聞,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無處排解,問題卻從未得到解決;政府近年一直強調全面、多元的教育,但似乎終究是新瓶舊酒,以應付考試為主的填鴨式教育;沒有照顧到學科成績欠佳的學生,在藝術、體育方面有天賦的學生亦只能被制度邊緣化。這些學生大部分只能自資報讀相關課程,或到海外深造,沒有錢,也就沒有門路,在香港便沒有任何出路。

香港教育問題重重,部份難題或許無法靠錢解決;或許120億元不足夠解決;或許有些是多年累積下來的惡疾,無法在短短數年內根治。然而,在施政報告「培育人才」的部份,由始至終都看不見對上述問題有實質的相應措施,甚至沒有被提出過。

這120億元,真的有這個必要去花費、又花在正確的地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