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Fantasy|深水埗古今穿梭 時代變風氣轉 唯有安居之心長存
深水埗在香港人的印象中,經常與「擠迫貧窮」、「草根階層」、「衛生或治安欠佳」等劃上等號。誠然區內公共房屋較多,以往又有工廠區,加上人均收入不高等,都是客觀事實;惟經歷無數發展,現時區內多個屋邨經已翻新,亦開始多私人新樓在區內落成,整個社區已逐漸年輕化。
更重要的,是回望香港發展時,深水埗區內很多物事,都在歷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值得細味。
撰文:閒人止步
上回閒人游走在灣仔初代海岸線,本來一心想下一回離開港島,走過九龍新界,探索一下有什麼「內陸」地區路線可以介紹,亦讓自己跳出comfort zone。有日偶然在九龍走着,來到了深水埗,泛起了一絲回憶,決定以此作為今次散步路線,豈料仍然走不出昔日海岸線這個框。
要說深水埗,閒人會用「風、火、海」去概括這區的發展。先講「海」,正如剛才所言,深水埗名字的「埗」其實亦通「埔」及「莆」,意指「埠頭」,明確顯示這裏昔日是一個深水海灣,後來亦成為了碼頭。
據當年區內李鄭屋漢墓被發現時估計,該墓位置非常接近海邊,相信深水埗古代海岸線位於今日保安道青山道等最內街一帶。
閒人過往Fantasy推介路線:
情越灣仔昔日海岸線 回溯開埠初期發展 細味變遷
維港海濱漫步 由西環到北角 細賞香港發展之母
重拾維城足跡 淺談四環九約 今日風景尋覓往日情
踏上成長路 回望人生上半場 一封給中西區的情書
銅鑼灣懷古 念消失的物事 嘆人生有太多下落不明
逆走廣東道 求存 樂活 虛榮 殊途同歸 跑一趟生命之旅
賞花鳥蟲魚 購波鞋潮物 旺角五街享受平民化玩物養志
「日行萬步」挑戰2024|10.1起報名 11月日均行路1萬步可獲證書
至1898年,英國按與清政府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深水埗自此併入香港管治。其時深水埗本來已有不少村落存在亦有墟市,約十年後墟市全面清拆,加上當時香港政府開始填海,深水埗區慢慢重改成較有規劃的井字型街道群,街道以中國城市命名,並開始建有唐樓。
之後十餘年,填海範圍逐步向現時長沙灣方向擴大,軍營和警署等設施相繼落成,當時屬鄉村地帶的深水埗進一步開發,區內多條村落包括的田寮、菴由、馬龍坑、塘尾及鴨寮等村都先後被清拆,整個深水埗區都向西和向北大幅擴展。
不斷細述深水埗海岸線的沿革,除了閒人本身的情意結外,深水埗在香港發展之中,本來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功能和地標,就是碼頭。
自19世紀中葉起,英國取得九龍後,深水埗早已成為中英邊界關口之一,又因為深水埗與香港對外進行貿易活動的維多利亞城只是一海之隔,因而吸引華藉居民居聚居經商,令深水埗墟市持續發展。直至1920年代,初部填海後的深水埗以通州街為海岸線,政府於此地興建深水埗碼頭,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其後亦有來往上環的渡輪,甚至曾經短暫出現過往來澳門的航線。
自1924年起,深水埗碼頭一直位於通州街與北河街交界,在70年代適逢葵涌及荃灣新市鎮發展迅速,除了渡輪外,當時深水埗區內沒有其它交通工具來往中環,渡輪是很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而當時荃灣及葵涌開出的巴士,亦多以深水埗碼頭為總站,所以深水埗碼頭當時除了為區內居民提供來往中環的渡輪服務外,亦惠及荃灣及葵涌往來中環的居民。
至1977年,政府於欽州街對開再次填海並決定搬遷深水埗碼頭,原深水埗碼頭角色於1978年6月被位於欽州街的新碼頭取代,新深水埗碼頭確實能滿足到當時渡輪龐大流量的需要,但隨着數年後地鐵通車,碼頭中環航線漸漸失去作用,功能漸漸被淘汰,欽州街的新碼頭亦於1992年中關閉;至於舊碼頭則變成今日的通州街公園,碼頭巴士總站及新碼頭原址,則成為了今日的富昌邨和榮昌邨。
昔日深水埗碼頭今日已變公園
走進通州街公園,下午時份多數是區內長者和婦女聚集,公園內設施頗舊,有說近年公園治安麻麻,多人聚賭及露宿,不過日間來訪感覺尚算企理。公園周邊的球場和康體設施使用率亦高,多個籃球場和網球場都被人租用。
走出公園向深水埗鬧市進發,沿路往北行,想起今年有不少報道,指區內鴨寮街和黃金、高登電腦商場等兩大「男人聖地」都出現鋪位和攤檔空置問題,所以一心想親眼地現場望望,印證報道是否屬實。
要說這區內兩大熱點,不得不提起一個「風」字,就是80年代末刮起的DIY風潮/風氣,令鴨寮街和黃金高登等腦場,在高潮時期被稱為「港版秋葉原」,很多港人喜歡閒時到這兩處熱點尋寶,買零件回家修電器和砌電腦。
鴨寮街、黃金等地標人流依舊
先說鴨寮街,根據梁炳華先生所著的《深水埗區風物志》記載,鴨寮街一帶19世紀時仍為大海,附近有農田和魚塘等,填海後當地村民以養鴨耕種為生,當時村落蓋滿鴨寮,附近是泥沼海灣地,故得名鴨寮村。20世紀初期,香港政府將深水埗納入城市發展,需要興建街道,鴨寮街因此而得名。
鴨寮街最被是一條專賣二手貨品的街道,以雜架攤形式運作。到了1980年代,逐漸成為了電子零件的集散地,漸漸發展成以電子硬件、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兩旁大廈地舖加上街上近200個檔口出售不同電子零件和電訊設備,以致近年的旅遊電話卡等,各適其適,確是一個時代的男人聖地。
今日閒人在一個平日下午走過全條鴨寮街,攤檔和鋪位空置不算多,仍然熙來攘往,但仍然明白區內其他特賣場和網購的出現,正不斷改變和蠶食鴨寮街的市場。
之後閒人穿過桂林街來到深水埗另一端,黃金高登電腦商場就在眼前,在1980年代起,香港興起一股自組電腦(俗稱「砌機」)的風氣,黃金、高登等「腦場」乘勢崛起,其實在成為腦場之前,黃金商場一帶多是成衣時裝批發的集中地。
早前有說有YouTuber在黃金商場內拍片,了解鋪位空置率後,商場貼出告示指拍片者「亂衰」商場,故閒人路過也份外小心,在外圍影相固然問題不大,不過進入後亦小心翼翼,先了解氣氛。
平心而論,閒人走遍了樓上高登和樓下黃金全層,其實空置鋪位不多,逾九成商鋪有開門做生意,問價駐足的顧客以平日下午計亦不算少,所以閒人覺得無論是鴨寮街或是黃金高登等所謂「已死」之說是略嫌誇張,不過生意愈來愈難做倒是實情,無論作為直接競爭對手的實體特賣場,還是來勢洶洶的網購熱潮都是難以逆轉的洪流,商場和零售必須好好諗計應變,才能在「變幻才是永恆」的世上繼續立足。
深水埗屋邨多 人口逾43萬
逛過這兩個熱點一直向長沙灣方向走,滿眼都是深水埗區另一特色──多公共房屋。深水埗區現時有20個公共屋邨,數目在18區中算排行前列。本欄《行路Fantasy》其中一位初代戰友「信號山」多次介紹本港屋邨,更被大家冠以「公屋癡漢」美名,不過他對於深水埗區卻未有多介紹。閒人一路前行,麗閣邨、長沙灣邨、元州邨、李鄭屋邨、蘇屋邨等,有新有舊各有特式,小小一個社區能夠住了超過43萬人,殊不容易。
提到香港公屋房屋,則不能不提一個「火」字,而這一場火更與深水埗區有關。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當時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
深水埗區內多個屋邨:
與此同時,自石硤尾大火後,港府又為了解決木屋區火災風險,便在房協首個出租屋邨上李屋邨附近的土地開始興建多座七層徙置大廈,並遷拆區內數千間大小木屋。而徙置區第一期建築地基工程也於1955年5月開始,落成後成為李鄭屋徙置區,其後經過重建,即今日的李鄭屋邨。
說到此時,閒人已步行至李鄭屋邨,於是順到四圍遊逛。李鄭屋邨的前身為李屋村和鄭屋村,由於興建該邨時邨內曾發掘出東漢古墓,故得知該地在東漢時大概已經有居民,該古墓現時已被列法香港法定古蹟,同時改建成李鄭屋漢墓博物館,閒人亦有進內參觀一番。之後走到廣利道,遙望另一經典屋邨蘇屋邨,就走回青山道,向石硤尾方向走。
石硤尾大火衍生首個公共屋邨
特意繞往石硤尾一趟,正是為了看一看前述的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石硤尾邨。這條富有意義的屋邨自1954年入伙以來經歷多番改建,初代徙置大廈僅僅下第41座美荷樓,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其餘全邨經歷過共7期重建後,成為今日面貌。
走訪至此,閒人整個深水埗區之行暫告一段落,其實由行程中段起一路走着,閒人對四周街景都有一種熟悉感覺,想起已是四分一世紀之前,閒人與一位當時住在今日現址已改建成長沙灣邨的舊朋友幾乎每天相見,經常結伴在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閒逛,雖然已經物換星移,但很多點滴仍然留在閒人腦海之中。
這位喜愛古巨基的友人,今日已舉家移居海外,除了祝福她們一家平安幸福,今日閒人在深水埗區內遊走,一直聽住古巨基的歌來懷緬舊情,要知道, #哪個時勢能沒有歌 。
《時代》(2010年)
風雨急 歲月趕
每滴光陰一額汗
誰竟懶得抹乾
污跡應洗燙未洗燙
入夢時綿羊全變狼
不再講 人需經過甚麼 會更加強壯
何妨任陰影壓下來 心晴朗
路線:通州街公園 > 南昌街 >鴨寮街 > 桂林街 > 福華街 > 黃金、高登電腦商場 > 欽州街 > 福榮街 > 東京街 > 李鄭屋邨 > 廣利道 > 長發街 > 青山道 > 大埔道 > 南昌街
時間:約3小時
步數:13026(Garmin fenix 7X作紀錄)
難度:1/5
時間/天氣:下午至傍晚,晴天
上屆行路Fantasy各輪路線重溫:
第1輪賽果|首位台主誕生 誰人率先跑出?
第2輪賽果|啟德散步路線輕鬆實用成心水
第3輪賽果|熟悉又陌生的廣東道 街道冷知識此中尋
第4輪賽果|訴說大埔墟太和前世今生 用腳理解歷史
第5輪賽果|大埔大戰中西區 兩代工業村穿越感稍勝
第6輪賽果|維城路線創紀錄 九龍大學遊引人反思
第7輪賽果|港九新界三區大戰 偽遊客九龍遊贏特色